7月份,每天平均有5家平台暴雷,投資者該怎麼辦?

據公開數據顯示,從6月初截至到今天,全國共有230多家互聯網金融(以下簡稱“互金”)平臺出現逾期、跑路、倒閉等情況,相當於平均每天有5家互金平臺出現問題。而這些平臺之所以遭殃,要麼是平臺失信,背離平臺信息中介的定位,直接涉足金融業務,一不小心就直接製造龐氏騙局(亦或是造假自融)。

要麼就是部分平臺在新經濟環境和新監管要求下,轉型乏術,與服務實體經濟脫節,在業務規模、成本、擠兌等壓力下,難以為繼等。不論哪種原因,都直接或間接導致了互金行業目前這艱難的處境。對於投資者而言,還能否進行投資理財是如今面臨的最大難題。

7月份,每天平均有5家平臺暴雷,投資者該怎麼辦?

巴菲特有一句經典格言:“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對於理性的投資者來說,相信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畢竟,隨著出問題的平臺越來越多,行業也會採取相應措施去規範。

一方面,鳳凰金融等合規平臺會共同發出響應,為行業提振士氣,傳遞正能量。另一方面,如今正是監管最嚴厲的時候,聚光燈下的投資權益更容易獲得安全保障。經過這一輪調整後剩下的鳳凰金融等平臺將會面臨高度監管,也將繼續用合規發展創造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光明未來。對於投資者而言,只要選擇好的平臺,依然可以放心地進行投資理財。那麼,具有哪些特徵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才是好的、讓人放心的平臺?

一、以誠信為本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信已成為我們當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是其發展的內在需求。在金融領域,如果不誠實守信,將對互金平臺乃至整個行業造成極大的危害和衝擊,帶來較惡劣的影響:

行業被汙名化,遭到嚴苛對待;平臺風控、獲客營銷等成本增加,經營困難;用戶則是直接受到資金的損失。可以說,金融剝離了信用部分,金融將蕩然無存。因此,看一個互金平臺是否讓人信賴,首先看它是否重視誠信和信用建設。

7月份,每天平均有5家平臺暴雷,投資者該怎麼辦?

以鳳凰金融為例,它能在短時間內發展成為行業頭部平臺,與堅持誠信理念和穩健發展密不可分。早在成立之初,鳳凰金融就榮獲了“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誠信典範企業”大獎。

在2017年時,鳳凰金融更是全面落實了監管要求,完成了銀行資金存管、信息披露、資產篩選、風險控制等多方面合規整改工作。近期,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上,鳳凰金融也成功增選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理事單位”,可見業內對鳳凰金融合規自律的認可。

“只有合規自律才能生存,才能再去談後續的發展壯大,”這是鳳凰金融在多年合規發展中的深刻感悟。由此可見,平臺只有在實際的業務操作和規範中遵守各項規則,將誠實守信經營落到實處,才能健康發展。對於投資者而言,在選擇理財平臺時需要擦亮眼睛,選擇誠信為本、合規經營的平臺。

二、堅持信息中介定位

除了誠信之外,堅持信息中介定位也是好的互金平臺應具備的特點。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峰曾表示,互金平臺想要生存下來,必須定位於信息中介撮合的定位,不能搞成信用中心。按照信息中介定位,當前市場上的平臺,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偽存精,需要觀察分辨。

互金平臺需要回歸到信息中介的本質當中,對各種信息服務的能力做極大提升,使得信息服務中的不對稱、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在創新思維指導下,得到行業升級,使整個金融產業鏈上的資金端、機構和用戶等各個角色都更加滿意。對於投資者而言,堅持信息中介定位的互金平臺亦更可靠。

7月份,每天平均有5家平臺暴雷,投資者該怎麼辦?

依然以鳳凰金融為例,它目前已經覆蓋網貸、基金、保險、海外、財富管理等不同業務領域,為從中產到高淨值不同需求的客群進行金融服務,不斷運用新技術解決渠道管理、用戶管理、風控管理、智能投顧等多個方面的問題。

在技術創新上,鳳凰金融一直走在前列,在三年多的業務摸索和創新過程中,不斷打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力,開發了智能客戶識別的鳳飛渠道管理引擎、用戶忠誠度管理的鳳棲平臺等。在這一系列的技術加持之下,鳳凰金融使得用戶的接觸、獲取和服務完全通過線上自動化來完成,用戶分層、投資標的選擇和投資策略建立等,也都是通過數據以及技術分析完成,服務用戶的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綜上所述,現如今是互金行業最壞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隨著管控越來越嚴厲,剩下的互金平臺將會面臨高度監管,也會更加合規。對於投資者而言,依然可以放心選擇以誠信為本、堅持信息中介定位的合規平臺進行理財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