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历史上的秦淮八艳,她们出名,仅仅是因为美貌吗?

秦淮八艳的名号最早出于明朝遗老余怀的《板桥杂记》,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妓,最初是包括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后来又加入了柳如是和陈圆圆,共称为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

《板桥杂记》的作者与“秦淮八记”基本是同时代人,又久居金陵,是秦淮河上的常客,看来所言不谬。

秦淮八艳都是名妓,自然各个倾国倾城。然而,这八位列在名妓八甲,绝不仅仅是因为她们的美艳声名,而是因为她们诗画音乐的才情,忠于爱情坚贞不屈,以及不输须眉的气节。

乱世之中多出这样的美女名妓忠贞爱国的故事。其实她们寄托了文人墨客们心有不甘而无力反抗的软弱心态,于是作诗文章,将自己的一腔报国之心寄托于这些青楼名妓,而自己在面对国破家亡的境地时,却没有勇气以身殉国。十里秦淮时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本别是江南贡院——南方地区科举的总考场;以及著名教坊名妓聚集之地。文人墨客和青楼名妓加上明末清初的动荡,自然催生出许多故事。

马湘兰(1548-1604)。

聊聊历史上的秦淮八艳,她们出名,仅仅是因为美貌吗?

其实秦淮八艳除了马湘兰,其他七位基本可以算是在同一时代,互相之间多少有些交集,甚至有些结交的名士都互有交集。而马湘兰比她们要早一些。马湘兰去世的时候,其他七位还都没有出生。

马湘兰的另外一个特别之处是,她的相貌并不出众,被评价为“姿首如常人”。 相貌平平却跻身秦淮八艳之列,是因为她如兰的品性、超逸的画兰造诣、以及对爱情的痴情。

她的本名是马守贞,字玄儿, 小字月娇,又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其擅长画兰花和竹子,因此被称为“湘兰”。 诗作方面,她著有诗集《湘兰集》。绘画方面,她的画兰功夫堪称一绝,被当时的文人雅客争相收藏。现在的日本东京博物馆,还收藏者一幅马湘兰的“墨兰图”,被日本人视为珍品。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经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记载在曹寅的《栋亭集》里。

马湘兰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为人旷达,常常挥金以济少年。在秦淮河畔,她不是绝色美人,却凭借清新脱俗的气质和出类拔萃的才华,逐渐成为红人。直到她24岁那年,认识了一位落魄才子王稚登。 二人相见恨晚,一起煮酒赏兰。之后王稚登北上求取仕途,马湘兰闭门谢客,期待王稚登仕途得意而归。

然而王稚登仕途并不顺利,黯然而归。两个人一个是青楼名妓,一个是仕途黯然,终于没能结成连理,而是成了一生的好朋友。二人一直清淡如水的交往,时不时的畅叙心曲,品诗赏兰,不知不觉三十年已经过去。马湘兰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自己却像一朵幽兰,暗自饮泣,暗自吐芳。直到王稚登七十大寿,马湘兰抱病感到姑苏,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祝寿宴会,并为他高歌一曲。返回金陵后不久,马湘兰就去世了。据说,临死前,她让仆人在她座椅四周摆满了兰花。

柳如是(1618-1664)

聊聊历史上的秦淮八艳,她们出名,仅仅是因为美貌吗?

原名杨爱。因为读辛弃疾的词中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柳如是因为家贫,从小就被卖为奴婢,长大后沦为秦淮青楼。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 在文学和艺术才华方面,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清朝人评价她的诗作“艳过六朝,情深版蔡”。她还精通音律,舞姿曼妙,书画也很有名字。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柳如是与当时的很多才子交往,经常穿着儒服男装,和文人才子们纵谈时势,唱和诗歌。

后来她在20多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颇有文名的大官钱谦益。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兵临城下,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默不语,最后到水边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水中”,被钱谦益阻挡。后来钱谦益投降清朝去了北京,柳如是留在南京。后来钱谦益做了半年清朝的官后托病回家。柳如是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明朝将领联系。柳如是更是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在爱国民族气节方面,柳如是真是大大的超过了作为文人士大夫的钱谦益。

1664年钱谦益去世后,柳如是为了保护钱家的产业,用自尽的方式吓走了乡里恶棍。一代才女竟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顾横波(1619-1664)

聊聊历史上的秦淮八艳,她们出名,仅仅是因为美貌吗?

在秦淮八艳中,顾横波不是名气最大的,却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她曾经受封为“一品夫人”。同时她也是最受争议的一位。秦淮八艳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侠骨柔肠、深明大义。而顾横波先是与一位才子私定终身,却背弃了盟誓,令那位才子为其殉情而死。后来她的丈夫龚鼎孳在明灭时没有殉国,给出的原因是“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不知道龚鼎孳是自己贪生怕死,却假托顾横波。还是真的被顾横波误了名节。

顾横波本名顾媚,号横波,人称横波夫人。据《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她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十七岁时所绘《兰花图》扇面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当时的人都说顾横波的画风是承自马湘兰,而姿容比马湘兰更美。而且她精通音律,经常反串小生和董小宛一起合演《西楼记》。

顾横波个性豪爽不羁,有男儿风,在秦淮八艳中和柳如是比较相似。

董小宛(1624-1651)

聊聊历史上的秦淮八艳,她们出名,仅仅是因为美貌吗?

董小宛,名白,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号都是因为仰慕李白而起的。董家本是苏绣世家,后因父亲身亡,母亲重病。董小宛无奈到秦淮河畔卖艺。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

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但这个流落风尘的女子鄙视权贵,巧与周旋,勇于斗争。而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富于才气、风流倜傥,董小宛对之一见倾心。冒辟疆容貌俊美,风度潇洒,人称“美少年”,是复社中一位才子。

嫁入冒家后,董小宛与上下都相处的很好。冒辟疆的母亲和妻子都特别喜欢董小宛。

小宛不仅能够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而且研究食谱、酿酒品茗,将琐碎的日常生活过的饶有情致、浪漫美丽。

清兵入关后,冒家险遭荼毒,家产丢尽,日子时分艰难。幸得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生活。后来,冒辟疆生病,小宛更是亲手悉心照顾。因为身体瘦弱,加上辛苦照料丈夫和家人,董小宛终于一病不起,在冒家做了9年贤妾后,与世长辞。

李香君(1624-1653)

聊聊历史上的秦淮八艳,她们出名,仅仅是因为美貌吗?

李香君原名李香,君字是后人的尊称。因家道败落,沦落为秦淮教坊。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李香君的美名远扬,要感谢孔尚任的《桃花扇》。

李香君所住的媚香楼,是今天漫步秦淮旧巷的人们唯一能找到的绣楼。李香君在16岁时,就是在这里与侯方域一见倾心。侯方域出登媚香楼时,需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鸨母。而这笔钱,是阮大铖托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所赠,目的是拉拢侯方域做官。阮大铖本人也是明末戏曲家和文学家,人品却十分低下。李香君知道后,骂醒了侯方域,变卖了首饰,四下借钱,还给了阮大铖。

后来阮大铖怀恨在心,称侯方域不在的时候,阮大铖怂恿弘光皇朝的大红人田仰迎娶李香君做妾。李香君坚决不从,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在侯方域送她的扇子上,才逼迫娶亲的人知难而退。阮大铖哪肯善罢甘休,又打着圣谕的幌子,将李香君征入宫中当歌姬。李香君无力反抗,只得紧紧抱着那把鲜血写成的桃花扇进宫。后来清兵攻下扬州,弘光帝败亡。南京城破,李香君逃出皇宫,受尽苦难后重遇侯方域。二人终于能在一起,却因为出身低贱,李香君一直被歧视,中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病,三十岁就去世了。

寇白门(1624-)

聊聊历史上的秦淮八艳,她们出名,仅仅是因为美貌吗?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出生于世娼之家。世娼之家,是因为朱棣篡权后,下令让建文帝的一些旧臣家属世代为官娼。《板桥杂记》中记载:“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

寇白门在17岁时嫁给朱国弼。后来清军南下,朱国弼投降了清朝,被清廷软禁。朱国弼打算将寇白门在内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白门对朱国弼说:“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

之后,寇白门回到金陵,人称之为女侠。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暮,嗟红豆之飘零”。后来朱国弼脱身之后,又想和寇白门重修旧好。寇白门正言相告:“当年你用银子赎我出青楼,如今我也用银子把你赎回,你我互不相欠。”从此与之一刀两断。

卞玉京(1626-1660)

聊聊历史上的秦淮八艳,她们出名,仅仅是因为美貌吗?

卞玉京名赛,后来字号“玉京道人”,而被大家称为卞玉京。她出身于金陵官宦之家,因父亲早亡,姐妹二人都沦落为歌妓。卞玉京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其擅长小楷,还通文史。

卞玉京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但是吴梅村听说崇祯帝的国舅来金陵选妃,看中了陈圆圆和卞玉京。拗不过皇亲国戚的吴梅村,在卞玉京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后来,卞玉京在苏州出家当了道士。清军下江南,玉京“弦索冷无声”,一派凄凉。吴梅村当了清朝的官。二人终有机会相见,姻缘却已错过。卞玉京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

陈圆圆

聊聊历史上的秦淮八艳,她们出名,仅仅是因为美貌吗?

(1632-1695)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

陈圆圆自幼聪慧,艳惊乡里。江南年谷不登,姨夫重利轻义,将其卖予苏州梨园。初登舞台,她扮《西厢》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看客皆凝神屏气,着迷入神。书载其“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

陈圆圆与冒襄有过一段情缘,却因丧乱屡失约期。陈圆圆不幸被外戚田弘劫入京中,成为田弘家乐妓。后来,田弘邀请吴三桂赴家宴,吴三桂惊诧于陈圆圆淡妆丽质的美貌,“不觉神移心荡”。田弘就将陈圆圆赠送给吴三桂,并置办丰厚的妆奁,送至吴府。

后来李自成入关,圆圆被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愤而降请。

李自成在吴三桂和清军的夹击下,仓皇逃离北京。吴三桂在冰火中找到了陈圆圆。后来跟随吴三桂进入了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

后来,陈圆圆因年老色衰,加之与吴三桂正妻不谐,且吴三桂另有宠姬数人,于是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们不知道圆圆自己的想法。只知道因为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李自成,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男人,影响了历史。而这些政治沉浮,都负载在这样一个弱女子的身上。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