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醫藥企業銷售費用占比高?14隻醫藥個股銷售費用占比超50%

經濟導報記者 韓祖亦

在生物醫藥行業,銷售費用、研發費用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目前A股中醫藥生物板塊共有287只個股,其中包含17只魯股。那麼,醫藥生物個股的研發投入究竟是何水平?銷售費用又有多高?醫藥板塊的上市魯企,又是怎樣分配自己的費用支出的?

沃華醫藥銷售費用佔比達53.72%

Wind數據顯示,2017年,銷售費用超過20億元的上市醫藥企業,多達20家,其中包括上海醫藥(601607)、復星醫藥(600196)、華潤三九(000999)、白雲山(600332)、華東醫藥(000963)、雲南白藥(000538)、同仁堂(600085)等知名藥企。

上海醫藥的醫藥工業產品主要聚焦消化系統和免疫代謝、心血管、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經以及抗腫瘤五大治療領域,常年生產超800個藥品品種,20多種劑型。在營銷方面,上海醫藥通過自營和招商代理的營銷模式,通過經銷商、代理商的銷售渠道基本實現對全國多數醫院終端和零售終端的覆蓋。

2017年,上海醫藥的銷售費用高達74.11億元,比2016年的60.67億元增長22.15%,對此,上海醫藥將原因歸結為“本報告期銷售規模增長”。

復星醫藥2017年在銷售項上,支出的費用也達到57.9億元,佔到營業總收入的31.24%,與上年的37.04億元相比,變動比例達到56.33%。“主要系報告期內新品和次新品的市場開拓以及核心產品的銷量增長所致。”復星醫藥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復星醫藥的銷售費用中,市場費用一項是佔比最大的,2017年發生額為43.48億元,佔銷售費用總額比例為75.09%。不同於銷售費用構成中“人力成本”、“運輸及倉儲費”、“辦公費”、“折舊及攤銷”等從字面便可理解的具體項目名稱,市場費用究竟指的是哪塊費用,復星醫藥並未作出詳細解釋。

“明星企業”華潤三九2017年銷售費用47.50億元,白雲山42.86億元,雲南白藥36.84億元,同仁堂26.59億元……

此外,銷售費用在10億元至20億元之間的,亦有太極集團(600129)、以嶺藥業(002603)、華北製藥(600812)、海王生物(000078)、葵花葯業(002737)等30家醫藥個股。

從“銷售費用/營業總收入”這個重要數據看,海特生物(300683)、舒泰神(300204)、龍津藥業(002750)超過了60%,分別為66.09%、65.95%、60.05%,令人咋舌。這一數據超過50%的醫藥個股,亦有14只。

其中,魯股沃華醫藥(002107)的“銷售費用/營業總收入”這一比例,達到了53.72%。2017年,其銷售費用為3.90億元,營業總成本為6.38億元,銷售費用在營業總成本中的佔比,同樣超過了60%。而其當年淨利潤,僅有5703.19萬元。研發支出總額在營業收入中的比例,也僅為4.36%。

此外,正海生物(300653)的“銷售費用/營業總收入”比例,也達到41.75%。未名醫藥(002581)、華仁藥業(300110)的這一比例,同樣超過了30%。

多明星藥企研發費用佔比不足1%

與高企的銷售費用相對的,是絕大部分醫藥個股明顯較低的研發費用。例如,海特生物2017年銷售費用佔營業總收入的比例高達66.09%,但其研發支出總額卻僅佔營業收入的3.27%,差距明顯。

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僅有38只醫藥個股在研發上,投入了比銷售上更多的資金,佔比略超一成。

而“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不足1%的醫藥個股,卻多達32只。其中甚至包括雲南白藥、康美藥業(600518)、太極集團(600129)、仁和藥業(000650)、海王生物(000078)、天目藥業(600671)等知名藥企。

而在2017年年報中,雲南白藥還表示“公司自上而下建立了從創新研發中心到生產端再到貼近市場的銷售端的研發體系,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開展相應的新品研發、老產品二次開發、產品配方和包材改進等工作。”其當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為0.35%,2016年為0.40%。

縱觀醫藥魯股,正海生物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最高,達8.98%;金城醫藥(300233)緊追其後,為5.35%。其餘的醫藥魯股,這一比例則均未超過5%,新華醫療(600587)更是低至1.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