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久久爲功,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閩江一路向東,從馬尾奔騰入海,天馬山上12個醒目的紅色大字——“馬尾的事 特事特辦 馬上就辦”讓人印象深刻。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寧德地委書記和福州市委書記任上,習近平先後倡導推動“四下基層”“馬上就辦”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敢於對腐敗行為動真碰硬,有力轉變了幹部作風,贏得了群眾真心擁護,成為凝聚黨心民心的寶貴精神財富。

時光荏苒,30年過去,這些話語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當年的“四下基層”“馬上就辦”,今天有了更為有力的宣示:“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幹群關係、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當年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身正氣敢碰硬,兩袖清風不染塵”,今天有了更加有力的決心:“我們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和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30年久久為功,30年一以貫之。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

富,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更顯示出重要意義和旺盛的生命力。

“各級幹部要苦練密切聯繫群眾這一基本功”

1988年12月,寧德首次地縣領導接待群眾來訪日活動在霞浦舉辦。

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與群眾面對面,受理問題86件,12件當場答覆解決,其餘的要求相關部門一個月內處理完畢。當晚總結會上,他要求“約訪制度和下基層開展信訪接待日活動的制度要堅持下去”。

此後,習近平三次徒步到壽寧縣下黨鄉調研,這也成了“現場辦公下基層”的起點。

“各級幹部要苦練密切聯繫群眾這一基本功。”在習近平倡導下,寧德地委、行署建立了“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四下基層”制度。

作為這一工作制度的發源地,30年來“四下基層”在寧德不斷傳承。

近日,在柘榮縣雙城鎮烏巖下村,伴著朗朗上口的快板聲,一場題為“鄉村振興”的宣講在上演:“黨的十九大報

告,鄉村振興發號召。農業農村和農民,惠農政策多施行。”

“節目內容通俗易懂,政策講解接地氣。”村民袁德明說。

黨的十九大以來,寧德第一時間組建理論宣講輕騎兵隊伍,把講臺搬到閩東基層第一線,把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第一時間傳入千家萬戶。到目前,寧德市縣鄉三級共組建各具特色的小分隊112支,累計宣講4000多場,受眾達30多萬人次。今年初以來,寧德還組織實施理論進基層“百千萬”工程,即建設百個理論進基層示範點,組織千名理論宣講輕騎兵,按重大主題宣傳部署安排舉辦萬場理論宣傳宣講活動。

現在,“四下基層”正在全省全面推廣,成為我省密切聯繫群眾的重要經驗和寶貴財富。領導班子雖然一任接一任,“四下基層”這項傳統制度卻長期堅持、常抓不懈,一步一個腳印力求實效,逐步形成一套長效機制。

2012年3月,省委決定開展“下基層、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活動,要求黨員幹部認真落實“四下基層”制度;2013年5月,省委出臺意見推動領導幹部“四下基層”,要求把這一制度傳承好、堅持好、發揚好。2013年7月,省委把“四下基層”確定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載體,各地共解決“四風”問題7.3萬個,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和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14萬多個,修訂制度2.2萬項、新建制度1.8萬項。

——把“四下基層”作為了解民情、科學決策的關鍵環節。省委制定了《關於推進領導幹部“四下基層”工作的意見》《省級領導“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對下基層的時間、方式、重點作出硬性規定;出臺了《省委常委會重大決策徵求意見制度》《省委常委會定期聽取和研究解決幹部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制度》等,對重大決策聽取群眾意見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級各部門通過“四下基層”,摸實情、集民智、理思路、出良策,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把“四下基層”作為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重要渠道。省委進一步完善領導幹部接待群眾來訪制度,對定點接訪、重點約訪、專題接訪、帶案下訪、領導包案等作出具體規定,推動各級領導幹部定時定點開展大走訪、大接訪活動。實施處理信訪事項“路線圖”,建立風險評估、積案化解、公開聽證等信訪工作“七項機制”,依法依規維護群眾權益。一大批矛盾糾紛和信訪疑難問題得到有效化解,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把“四下基層”作為落實工作、為民辦事的有力抓手。從2010年開始,省委、省政府連續八年開展工作檢查活動,現場協調解決實際問題,推動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全省各級普遍建立了行政服務中心,為群眾辦事提供“一站式”服務。從1990年開始,省委、省政府連續28年每年實施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重點解決民生突出問題,使群眾真正從“四下基層”中得到實惠。

——把“四下基層”作為固本強基、錘鍊幹部的有效手段。自2004年至今,省委省政府先後選派五批1.6萬名黨員到經濟相對貧困和工作基礎較差的“雙薄弱”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一任三年;建立“幹部駐村、部門掛鉤、資金捆綁”工作機制,累計落實幫扶項目10萬多個、資金170多億元,有力改變了貧困村的落後面貌。2015年開始,我省又選派兩批8300多名幹部,開展為期一年的駐村蹲點工作。

一位駐村幹部動情地說:“有了與群眾的深厚感情,心中就有做不完的事,手裡就有幹不完的活,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

民生關係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多年來,我省各級領導幹部通過“四下基層”這個傳家寶,帶頭進群眾門、住農家屋、說百姓話、幹農家活,帶動黨員幹部轉變作風,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真正把心貼近群眾,在群眾中樹立了好形象、留下了好口碑。

“我們要始終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

“馬尾的事 特事特辦 馬上就辦”,短短12字,鐫刻著難以忘記的一段歷史,生命力經年不息。

跑斷腿、磨破嘴、蓋不完的公章、開不完的證明,曾是當年群眾辦事的寫照。1991年2月23日,在位於馬尾的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現場辦公會上,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提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

一切為了人民滿意。在習近平的推動下,福建的機關效能建設持續提速。2000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親自擔任省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在全國率先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他指出:“我們要始終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對群眾的悲歡冷暖感同身受。”

在這一精神指引下,福建持續探索。今年初,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在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精神上又有了新舉措。“最快幾分鐘,最慢不超過5個小時。”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現在服務中心有319項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實現以小時為單位計算,佔入駐事項總數的70.73%,其中302項實現以分鐘為單位計算。同時,福州還構建全市“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網絡通、數據通、系統通、業務通、服務通“五通”。95.3%的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趟”,群眾辦事滿意率達99.99%。

不僅在福州,從全省來看——

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從法定時限的60%統一壓縮到50%以內;

80%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列入“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辦事項目;

7.83萬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入駐省網上辦事大廳,開通率達96%,電子證照庫得到100%應用;

不動產登記、住房公積金、醫保社保、婚姻登記和公安的戶籍、交警、出入境管理等窗口,推行週末輪班制度,讓群眾辦事無休日;

開闢24小時便民自助區,辦事群眾隨時可以進行自助服務;

打造社區便民15分鐘服務圈,社區居民在15分鐘內就近就能辦成事……

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投資環境優,27年來,“馬上就辦”精神已昇華為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實踐。

——健全了“馬上就辦”工作機制。2014年制定《關於深化“馬上就辦”行動方案》,明確深化“馬上就辦”行動11項具體任務。2015、2016年,組織在全省開展“比服務”活動,推動行政服務不斷優化。2017年制定《關於全面提升行政服務效能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的意見》,推出27項具體舉措。

——形成了管用有效的效能制度體系。在全國率先構建了一套內容科學、配套完備、便於操作、運行有效的機關效能建設制度體系。如建立健全了崗位責任、服務承諾、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否定報備、責任追究、社會評議等基本制度。

——構建了導向科學的績效管理框架。2004年,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開展政府及其部門績效評估工作的意見》,建立了以績效目標、績效責任、績效運行、績效考評、績效提升為主要內容的政府績效管理基本框架。目前,形成了省、市、縣三級績效考評機制,省直61個單位參與績效考評。

——搭建了五級聯動的行政服務平臺。目前,市、縣(區)兩級全部建成行政服務中心,全省1109個鄉鎮(街道)建立便民服務中心,實現了全覆蓋;村(居)建立便民服務代辦點16379個,佔村(居)總數的99.4%;30個省直單位建立了行政服務中心或辦事大廳(窗口)。全省12345便民服務平臺實現省、市、縣、鄉四級網絡對接,61個省直單位、中央駐閩機構參與聯動。

——建立了有效有力的效能監督格局。建立健全效能督查、效能投訴、效能問責、在線監督、社會監督等相結合的效能監督格局;組織對趕超任務落實情況開展督查,實地抽查項目1404個,推動項目加快建設;認真受理群眾對機關效能問題的投訴,完善效能問責辦法,對違反效能規定的行為,進行嚴肅問責。2000年以來,全省共辦理效能投訴16.7萬件,效能問責20926人次。

——走上了有法可依的法治化軌道。2013年11月,省人大通過《福建省機關效能建設工作條例》,這是全國首部機關效能建設工作的地方性法規,我省機關效能建設步入法制化軌道。

以百姓獲得感為標尺,對準形形色色的辦事難,政府職能的轉變折射出作風的轉變,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這樣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一身正氣敢碰硬,兩袖清風不染塵”

1988年底,剛到任寧德地委書記幾個月的習近平同志在全區加強土地管理、整頓幹部建房、查處幹部建房中的違紀問題電話會議上嚴肅提出:對幹部建房問題採取“停”“清”“理”措施。“停”即在1989年春節前全面凍結,“清”就是摸清底子,“理”就是轉入查實況的攻堅階段。

基於前期廣泛深入的調研,習近平把寧德干部當時普遍存在的違法違紀佔地建房問題作為懲治腐敗的突破口。

針對一些幹部的畏難情緒及怕得罪人的錯誤認識,習近平問道:“你們是願意得罪兩三千名的幹部,還是閩東二百七十萬的人民?”隨著“清房”工作不斷深入,習近平強調:“問問這些幹部,是想要受到黨的紀律處分,還是國家法律的處理?”

音猶在耳,擲地有聲。今天我們走進原寧德地委辦公樓,習近平同志當年常常打掃的院子整潔依然,工作過的辦公室簡樸如故。“一身正氣敢碰硬,兩袖清風不染塵。”他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光陰流轉,春華秋實。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時廉潔自律、艱苦樸素的作風和敢於動真碰硬的反腐倡廉生動實踐,已深深鐫刻在八閩大地上,昭示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赤子初心;成為八閩兒女爭相傳頌的動人故事,黨員幹部薪火相傳的寶貴財富。

多年來,我省黨員幹部秉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信念,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鬆氣不歇腳,咬定青山不放鬆,讓清風正氣勁拂八閩大地。

——緊緊盯住“關鍵少數”,發揮“雁陣效應”。省委出臺《關於深化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的暫行規定》等文件,每年都由省委書記、省長和其他省委常委、黨員副省長分別帶隊,按照“五抓五看”標準,開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檢查,並在去年實現了對全省各地區和部門的全覆蓋。同時,推動落實《福建省黨的領導幹部述責述廉工作意見》,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及省委實施辦法。

——切實把紀律挺在前面,著力打基礎、利長遠。全面完成省市縣管理的在職幹部廉政檔案建設並實現動態更新,開展領導幹部問題線索“大起底”。全省各級紀委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實現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拓展。

——馳而不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工作一刻不停歇。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全省共查處違規公款吃喝問題986起,處理1655人,查處問題數逐年下降。持續推動“1+X”專項督查深入,推動相關部門修訂完善配套制度。建立扶貧領域精準監督工作機制,實行監督執紀問責清單化管理,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入戶訪查全覆蓋。

——嚴懲腐敗不手軟,推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形成並鞏固發展。2017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檢控類信訪舉報40011件(次),處置問題線索53451件,立案19546件,是近年來立案最多的一年。持續推進“天網行動”,加大追逃追贓力度。

——高懸巡視利劍,構建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監督網。修訂施行我省貫徹巡視工作條例的實施辦法和建立市縣黨委巡察制度的實施意見,突出問題導向,深化政治巡視。堅持統籌謀劃巡視巡察工作,推動市縣黨委巡察工作全面規範有序開展。

——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積極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目前,省市縣三級已全面完成監委組建。實現了鄉鎮一級紀委建設“三個百分之百”,即100%配齊2名以上專職幹部、100%紀檢幹部接受業務培訓、100%有自辦案件,為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夯實基礎。

在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重整行裝再出發,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開創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今天的八閩兒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繼往開來,以好作風贏民心,奮力書寫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