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芽到快速成长 回顾与展望成都楼市(一)

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都作为中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在这四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崛起。房地产行业亦是如此。从1988年房改正式全面试点开始,成都房地产开发已走过整整三十年,经历了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的巨大转变,也承受了宏观调控的轮番洗礼。成都日报房产综合整理,带你回顾成都楼市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从萌芽到快速成长 回顾与展望成都楼市(一)

萌芽期︳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

  • 成都首批房地产企业诞生

1988年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推进,成都首批约20家房地产企业成立,包括金房、合力达、青年房产、交大房产等名字相继出现在成都市民的视野中,成都房地产开发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的一步。

  • 高档楼盘出现

1992年,最早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外来企业之一的新加坡维信集团在桐梓林开发锦绣花园,5000元/平方米的“天价”依然热销,成为当时豪宅的代名词,也带动了成都桐梓林高端片区的形成,“开奔驰车,住锦绣花园”成为当时成都人尽皆知的广告语。

  • 五大花园亮相

1992年,定位为小城镇的五大花园(中央花园、红运花园、名流花园、交大花园、皇家花园)诞生,仅600元/平方米的价格吸引了大量购房者。这是成都楼盘第一次以商品房名义亮相,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成为成都的标志性楼盘。

  • 房地产开发向外扩张

1993年底,全长28.3公里的二环路全线建成通车,串联起了当时的五个主城区,以及周边的成渝路、成绵路、成温路,标志着成都房地产开始由一环向二环的扩张。

从萌芽到快速成长 回顾与展望成都楼市(一)

摄影 彭浩

初生期︳楼市风生水起

  • 成都房企走向集团化

1993年,成都第一个房地产集团——成都金房集团成立,而诞生于1988年的成都首批房地产公司持续发力,本土房企在这一时期风生水起。从开发商数量上看,成都楼市进入了集团化、规模化的新时期。

  • 府南河整治开启河居时代

成都房地产的繁荣发展,离不开1994年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成都市从河道整治、污水截流、道路工程、滨河绿化、旧城改造等五个方面对府南河进行全面的治理。焕然一新的府南河吸引了众多开发商的目光,成都楼市最早的河居时代由此诞生。

  • 置信撬动双楠片区

1997年,当时的双楠还是无人问津的荒地,置信在此开发出第一个项目——双楠谊苑,接地气的价格被称为“老百姓买得起,有钱人看得上”的好房子,引发一阵购房热潮。此后置信持续深耕双楠,带动了片区居住价值的提升。时至今日,双楠依旧是众多成都人认可的宜居板块。

从萌芽到快速成长 回顾与展望成都楼市(一)

生长期︳外来资本进入

  • 外地房企抢滩成都

1998年,我国正式取消实施了40多年的福利分房制度,住房货币化、商品化使得成都房地产开发进入高潮。万科、中海、华润、龙湖等外来房地产开发巨头纷纷进入成都,开始了与本土房企的“贴身肉搏”。

  • 大盘、花园洋房逐渐兴起

2000年,万达与成都市联合打造成都花园,这是成都房地产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盘。之后花园洋房开始兴起,齐力花园、万科城市花园、中海名城、锦官新城相继推出花园洋房,成为了市场的抢手货。

  • 绿色、健康成为关键词

随着该时期产品形态的丰富和购房者逐渐提高的居住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房子的品质。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青城山旅游业发生改变,不少开发商因此发现一丝商机,开始布局青城山,并带动起当时风靡全国的“5+2”生活模式(5天在城里上班,2天周末在郊区生活)。2001年,河滨印象获得“绿色住宅”称号,在成都掀起一股“绿色旋风”。

  • 区域开发全面开花

2001年,万科入驻当时还是成都房地产开发空白地带的城东,打造了成都一号作品——万科城市花园,城东开发拉开帷幕。随后,蓝谷地、卓锦城、万科魅力之城等高品质楼盘出现,逐渐盘活了区域的房地产资源。

此时,羊西线的开发也进入火热期,这里日趋成熟的居住和商务环境,满足了众多城市精英对品质生活的要求。随后开发开始向三环路扩张,并向金沙片区蔓延,一些成都周边区域如温江、郫县(现郫都区)也逐渐吸引了开发商的目光。

从萌芽到快速成长 回顾与展望成都楼市(一)

摄影 彭浩

敬请期待回顾第二部分……

记者/王奕然 综合整理

成都楼市经典项目回顾(上)

五大花园

五大花园初建于1992年,占地面积3.1平方公里,常住居民近8万人,地处成都市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是成都最早的商品房。五大花园分别为皇家花园、红运花园、名流花园、中央花园、交大花园。以瑞泰锦城为中心,晋阳路为界,分为南片区和北片区。南片区东起晋吉北路,西止铁路西环线,南起晋吉东二街,北止晋阳路;北片区东起颐和雅居,西止铁路西环线,南起晋阳路,北与中央花园三期为邻,共有土地1950余亩,其中北片区近800亩,南片区近1150亩。

记者点评:五大花园,成都人可以说耳熟能详,作为成都最早成片开发的商品房聚集区域之一,当初出现时带给住惯了筒子楼的成都人的惊喜现在仍为人提及。

中海名城

2000年,是中海进入成都的第一年。彼时的成都,“南富”概念才刚刚兴起,今日的“神仙树板块”,更只是一片待开发区域,与桐梓林无从对比。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中海的成都首秀——中海名城,宣告开启了这里的辉煌。据资料显示,从一期至三期,中海名城始终备受市场关注,至今依旧是高端社区学习的典范。

记者点评:在桐梓林打造“中海名城”项目是中海在成都的第一个项目,一举奠定了中海的高端形象,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海名城带动了桐梓林片区的繁华。桐梓林片区在当时成为成都首个“高端区”。

春天花园

位于浣花景区的春天花园开发于2001年,其以前瞻性的高标准规划设计,打造园内绿涧、绿地、绿篱不断,景观、空气、植被与建筑互补相融,人居生活环境完全衍生于自然的和谐状态,成为了城市中心导向性地产项目,也是浣花板块开创者。

记者点评:直到今天,说起成都的城市别墅,春天花园都是不得不提到的名字。作为成都最早的城市别墅区,加之浣花溪地块的优越位置,春天花园成为成都楼市早期豪宅的代表。

清华坊

项目位于神仙树南路53号,于2003年建成,住宅总面积40673平方米。小区采用7种户型设计方案,由7种套型住宅组合成36栋,共131套,每套面积227-440平方米,共3层带半地下车库。院落格局、庭堂楼阁、私家花园、古韵新风、文化内涵是清华坊的五大特色。

记者点评:尽管该项目的开发商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不妨碍清华坊成为楼市的一个经典回忆,作为带有老成都印记的市区别墅,至今在二手房市场也较为活跃。

万科城市花园

2001年,万科在成都首个作品城市花园亮相。绿树成荫的狮子山下,一排排现代花园洋房拔地而起,川师板块从此华丽转身,成都楼市奏响东进序曲。项目一共分为五期,开发时间是2001年--2005年,多层套三是最多的户型。

记者点评:万科城市花园是成都城东首个大盘,也是万科深耕城东的开始,在该项目上,万科对区域的开拓能力初露锋芒。

敬请期待回顾第二部分……

记者/周小洁

从萌芽到快速成长 回顾与展望成都楼市(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