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物」领导过滦州起义的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王葆真

点击方志河北关注我们

了解河北省情

领导过滦州起义的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王葆真

「河北人物」领导过滦州起义的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王葆真
「河北人物」领导过滦州起义的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王葆真

王葆真

王葆真(1880—1977),原名风玉,字卓山,深泽县人。早年在私塾读书。后考入保定农业学堂学习。因成绩优异,被选送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专攻政治。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毕业回国,负责筹备同盟会燕支部工作。辛亥革命期间,曾到滦州策动第20镇统制张绍曾起义。1913年,任众议院议员,并任东北法政学院、直隶法商学院教授。袁世凯称帝时,在东北参加了讨袁的军事活动。1916年第一次恢复国会时,任众议院议员。1917年,毅然南下,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任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1922年第二次恢复国会时,再任众议院议员。北伐后,王葆真任国民政府第一届立法委员,旋因反蒋辞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被宋哲元、李宗仁聘为顾问。随李宗仁从台儿庄突围后,到武汉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主张动员民众抗战、国共两党开诚合作。到重庆后,与共产党参政员经常接触,在参政会中,凡中共提案,无不联署。因此,受到CC派的猜忌与攻击。抗战初期,在参政会上提出为河北赈灾的议案,议案通过后,又接受办理赈济的工作。由于他坚持不论“国管区”还是“共管区”的灾民应一视同仁的做法,受到反共分子的阻挠和陷害。最后,博古直言登报更正,真相大白,但他的老伴却因刺激过度而郁郁死去。此后,他将女儿若琳送到八路军办事处转赴陕北,自己离开重庆,前往西安,又转到南阳居住。

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葆真前往重庆,与留在重庆的民主人士取得联系,投入民主运动。在“校场口事件”中,他出庭作证,慰问受伤人员,发表谈话,斥责反动派迫害民主人士、破坏和平的罪行。国民党政府移驻南京后,他与冯玉祥、李济深等同时回到南京,一再向冯、李二人建议:联合起来共同号召,以促进民主与反蒋;与中共合作,以加强民主战线的力量。李济深、蔡廷锴等人在香港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后,他积极参加并负责北方的组织工作。1948年元旦,“民革”在香港正式成立,他被推为中央常委之一,并受命为华中军事特派员,遵照民革纲领及宣言的精神,积极在华中各方面进行策反活动。由于特务的监视跟踪,不幸于1949年2月26日晚在上海被捕,被关押在提篮桥警备监狱。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进入上海西区,提篮桥一带得到解放。出狱后,应民革主席李济深电召,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河北人物」领导过滦州起义的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王葆真

新中国建立以后,历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副主席、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1977年1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河北人物」领导过滦州起义的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王葆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