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物」領導過灤州起義的政協河北省委員會原副主席王葆真

點擊方誌河北關注我們

瞭解河北省情

領導過灤州起義的政協河北省委員會原副主席王葆真

「河北人物」领导过滦州起义的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王葆真
「河北人物」领导过滦州起义的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王葆真

王葆真

王葆真(1880—1977),原名風玉,字卓山,深澤縣人。早年在私塾讀書。後考入保定農業學堂學習。因成績優異,被選送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專攻政治。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畢業回國,負責籌備同盟會燕支部工作。辛亥革命期間,曾到灤州策動第20鎮統制張紹曾起義。1913年,任眾議院議員,並任東北法政學院、直隸法商學院教授。袁世凱稱帝時,在東北參加了討袁的軍事活動。1916年第一次恢復國會時,任眾議院議員。1917年,毅然南下,擁護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任護法國會眾議院議員。1922年第二次恢復國會時,再任眾議院議員。北伐後,王葆真任國民政府第一屆立法委員,旋因反蔣辭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被宋哲元、李宗仁聘為顧問。隨李宗仁從臺兒莊突圍後,到武漢任國民參政會參議員,主張動員民眾抗戰、國共兩黨開誠合作。到重慶後,與共產黨參政員經常接觸,在參政會中,凡中共提案,無不聯署。因此,受到CC派的猜忌與攻擊。抗戰初期,在參政會上提出為河北賑災的議案,議案通過後,又接受辦理賑濟的工作。由於他堅持不論“國管區”還是“共管區”的災民應一視同仁的做法,受到反共分子的阻撓和陷害。最後,博古直言登報更正,真相大白,但他的老伴卻因刺激過度而鬱郁死去。此後,他將女兒若琳送到八路軍辦事處轉赴陝北,自己離開重慶,前往西安,又轉到南陽居住。

1945年抗戰勝利後,王葆真前往重慶,與留在重慶的民主人士取得聯繫,投入民主運動。在“校場口事件”中,他出庭作證,慰問受傷人員,發表談話,斥責反動派迫害民主人士、破壞和平的罪行。國民黨政府移駐南京後,他與馮玉祥、李濟深等同時回到南京,一再向馮、李二人建議:聯合起來共同號召,以促進民主與反蔣;與中共合作,以加強民主戰線的力量。李濟深、蔡廷鍇等人在香港發起成立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後,他積極參加並負責北方的組織工作。1948年元旦,“民革”在香港正式成立,他被推為中央常委之一,並受命為華中軍事特派員,遵照民革綱領及宣言的精神,積極在華中各方面進行策反活動。由於特務的監視跟蹤,不幸於1949年2月26日晚在上海被捕,被關押在提籃橋警備監獄。1949年5月27日,解放軍進入上海西區,提籃橋一帶得到解放。出獄後,應民革主席李濟深電召,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河北人物」领导过滦州起义的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王葆真

新中國建立以後,歷任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河北省委員會副主席、第二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四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等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1977年1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河北人物」领导过滦州起义的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王葆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