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帶兵打仗最強的大將:我覺得有三個山西人可以入選

要說三國中帶兵打仗最強的大將是哪一位?恐怕說任何一個人都會引起巨大爭議。因為三國時期有很多大將帶兵打仗都是非常厲害的,如果非要說他們哪一位可以排第一,可能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如果我們列舉一批三國名將,那就簡單了。今天我們說的是“帶兵打仗”的三國大將,那麼就不能單純考察某位大將個人的戰力,還得看他會不會帶兵,或者說他和部下的關係怎麼樣。

假如一位大將,個人武功非常高,但他對部下不好,部下對他也不忠誠,最終他死在部下手裡,那無論如何也不能被稱為會“帶兵打仗”的。說到這裡您是不是想到了呂布?還有張飛?

三國中帶兵打仗最強的大將:我覺得有三個山西人可以入選

三國中帶兵打仗最強的大將:我覺得有三個山西人可以入選

那麼從這個尺度看,三國中帶兵打仗最強的大將我們覺得有三個山西人可以入選,他們就是關羽、徐晃、張遼。

先說關羽,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歷史上真實的關羽,個人的武功也非常高,曾經斬殺袁紹的大將顏良,和張飛並稱“萬人敵”。後來更有水淹七軍,擒獲于禁、龐德的驚人戰績,此役逼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其鋒芒的想法。

三國中帶兵打仗最強的大將:我覺得有三個山西人可以入選

更重要的是,關羽對待部下非常好,《三國志》評價關羽時說: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意思是說關羽對待基層的兵卒是非常好的,對待當時社會上的知名人物,反而不屑一顧。這當然和關羽的出身是有關係的。關羽出身平民階層,讀的書也不多。可能一輩子就讀了一本書:《春秋》。

而張飛呢?《三國志》說他: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就是說張飛對社會上的知名人物非常尊敬,對沒有地位的小人物、基層官兵反而沒有體恤之心。這當然也和張飛的出身有關係,張飛出身有錢的家庭,人家家裡是開肉類連鎖店的。張飛讀的書也多,據說還會畫畫。看到沒有?關羽和張飛恰恰相反。而他們的結局,也恰恰印證了《三國志》對他們的評價。

三國中帶兵打仗最強的大將:我覺得有三個山西人可以入選

再說徐晃,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最初徐晃不是曹操的人,後來才投到了曹操帳下,曾經跟隨曹操參與了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屢立戰功。關羽在“水淹七軍”之後,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使得關羽轉勝為敗。

徐晃和關羽都是山西老鄉,關羽還在曹營的時候關係就非常好。這次老鄉打老鄉,但也沒有失了風度。兩個人在戰場上相遇,先是嘮家常,這是私事。聊完私事,徐晃突然變臉,對手下說:得關雲長首級者,賞千金!關羽一聽嚇壞了:哥啊!您這是鬧哪樣兒啊?徐晃回答說:(剛才是私事)現在是公事!

還有一次,徐晃打了勝仗,曹操來到軍營視察,別的將領的士兵都跑出來想看看曹操的真實容貌,握個手、籤個名、合個影啥的。唯獨徐晃的部隊,我自巍然不動。因此被曹操譽為:有周亞夫之風。周亞夫是漢初名將。徐晃這還不算會帶兵打仗嗎?

三國中帶兵打仗最強的大將:我覺得有三個山西人可以入選

最後說張遼,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他和徐晃、關羽由於都是山西人,在曹營是時候可以說是親如手足、關係最鐵的哥仨。張遼一生精彩的戰例很多,最出名的當屬合肥之戰,也可以稱作“逍遙津之戰”。

當時孫權率十萬大軍來攻,剛剛紮下營寨,沒想到張遼當晚挑選了八百名敢死隊,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衝擊了孫權的大營,一度殺到了孫權的馬前,嚇得孫權跑到一個小山崗上不敢下來。過了好久孫權才發現原來張遼帶的人馬並不多。

於是孫權指揮軍隊合圍了張遼,可張遼面無懼色,沉著地衝出了重圍。但他的部下好多沒有衝出來,那些人朝張遼大喊:難道將軍丟下我們不管了嗎?張遼於是再次殺進重圍,接應那些人一起殺了出來。真可謂來去自由、全身而退。此役使張遼威名大震,於是有:稱張遼至,嬰兒不敢夜啼之說。張遼這樣的將領,算不算會帶兵打仗?

那麼在您心目中,三國時期還有誰擅長帶兵打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