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带兵打仗最强的大将:我觉得有三个山西人可以入选

要说三国中带兵打仗最强的大将是哪一位?恐怕说任何一个人都会引起巨大争议。因为三国时期有很多大将带兵打仗都是非常厉害的,如果非要说他们哪一位可以排第一,可能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如果我们列举一批三国名将,那就简单了。今天我们说的是“带兵打仗”的三国大将,那么就不能单纯考察某位大将个人的战力,还得看他会不会带兵,或者说他和部下的关系怎么样。

假如一位大将,个人武功非常高,但他对部下不好,部下对他也不忠诚,最终他死在部下手里,那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称为会“带兵打仗”的。说到这里您是不是想到了吕布?还有张飞?

三国中带兵打仗最强的大将:我觉得有三个山西人可以入选

三国中带兵打仗最强的大将:我觉得有三个山西人可以入选

那么从这个尺度看,三国中带兵打仗最强的大将我们觉得有三个山西人可以入选,他们就是关羽、徐晃、张辽。

先说关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历史上真实的关羽,个人的武功也非常高,曾经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和张飞并称“万人敌”。后来更有水淹七军,擒获于禁、庞德的惊人战绩,此役逼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其锋芒的想法。

三国中带兵打仗最强的大将:我觉得有三个山西人可以入选

更重要的是,关羽对待部下非常好,《三国志》评价关羽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意思是说关羽对待基层的兵卒是非常好的,对待当时社会上的知名人物,反而不屑一顾。这当然和关羽的出身是有关系的。关羽出身平民阶层,读的书也不多。可能一辈子就读了一本书:《春秋》。

而张飞呢?《三国志》说他: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就是说张飞对社会上的知名人物非常尊敬,对没有地位的小人物、基层官兵反而没有体恤之心。这当然也和张飞的出身有关系,张飞出身有钱的家庭,人家家里是开肉类连锁店的。张飞读的书也多,据说还会画画。看到没有?关羽和张飞恰恰相反。而他们的结局,也恰恰印证了《三国志》对他们的评价。

三国中带兵打仗最强的大将:我觉得有三个山西人可以入选

再说徐晃,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最初徐晃不是曹操的人,后来才投到了曹操帐下,曾经跟随曹操参与了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屡立战功。关羽在“水淹七军”之后,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使得关羽转胜为败。

徐晃和关羽都是山西老乡,关羽还在曹营的时候关系就非常好。这次老乡打老乡,但也没有失了风度。两个人在战场上相遇,先是唠家常,这是私事。聊完私事,徐晃突然变脸,对手下说:得关云长首级者,赏千金!关羽一听吓坏了:哥啊!您这是闹哪样儿啊?徐晃回答说:(刚才是私事)现在是公事!

还有一次,徐晃打了胜仗,曹操来到军营视察,别的将领的士兵都跑出来想看看曹操的真实容貌,握个手、签个名、合个影啥的。唯独徐晃的部队,我自巍然不动。因此被曹操誉为:有周亚夫之风。周亚夫是汉初名将。徐晃这还不算会带兵打仗吗?

三国中带兵打仗最强的大将:我觉得有三个山西人可以入选

最后说张辽,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他和徐晃、关羽由于都是山西人,在曹营是时候可以说是亲如手足、关系最铁的哥仨。张辽一生精彩的战例很多,最出名的当属合肥之战,也可以称作“逍遥津之战”。

当时孙权率十万大军来攻,刚刚扎下营寨,没想到张辽当晚挑选了八百名敢死队,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冲击了孙权的大营,一度杀到了孙权的马前,吓得孙权跑到一个小山岗上不敢下来。过了好久孙权才发现原来张辽带的人马并不多。

于是孙权指挥军队合围了张辽,可张辽面无惧色,沉着地冲出了重围。但他的部下好多没有冲出来,那些人朝张辽大喊:难道将军丢下我们不管了吗?张辽于是再次杀进重围,接应那些人一起杀了出来。真可谓来去自由、全身而退。此役使张辽威名大震,于是有:称张辽至,婴儿不敢夜啼之说。张辽这样的将领,算不算会带兵打仗?

那么在您心目中,三国时期还有谁擅长带兵打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