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論》(十):金礦與戰爭對人類都有貢獻,因爲沒有更好的辦法

《通論》(十):金礦與戰爭對人類都有貢獻,因為沒有更好的辦法

讀財經書,論統計數,一家之言,貽笑大方

一、邊際消費傾向與平均消費傾向

問題的由來:貧窮社會中,儲蓄在所得中佔比重小,富裕社會中,儲蓄在所得中佔比重大,因此乘數的值在前一國大於後一國,所以就業量的變動前者亦大於後者。這個問題沒有把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的影響弄清楚。

乘數之值在貧窮社會雖然較大,但在富裕社會,當前投資在當前產量中所佔比重,比貧困社會中大許多,則投資的變動對就業量的影響,在富裕社會中大許多。

僱傭勞動用於政府投資,對總就業量的影響,在失業問題非常嚴重時,比充分就業時要大得多。

當失業問題嚴重時,儲蓄在所得中佔的比重較小,則就節省失業救濟支出這一項而論,已經超過政府投資的費用。

《通論》(十):金礦與戰爭對人類都有貢獻,因為沒有更好的辦法

開採金礦是非常切實的投資形式

二、舉債支出雖然浪費,但結果可以使社會致富

往往寧可選擇全部“浪費”的舉債支出,而不選擇部分“浪費”的舉債支出,後者不免要講生意經。

從事戰爭是政治家認為大量舉債支出的唯一正當途徑;藉口採金,在地上挖窟窿,是銀行家認為不違健全財政原則的唯一活動。

財政部把舊瓶裝滿鈔票,埋於廢棄不用的煤礦中,在用垃圾填滿,然後承包非私人開採,讓私人企業把這些鈔票挖出來,失業問題就沒有了,而且影響社會真實所得與資本財富。

黃金供給增加,可以促使利率下降。一是採金具有賭博性質,因此採金者不太注意利率;二是採金雖然使黃金增加,但其邊際效用卻不減。

房屋的價值,定於其效用,多建一屋,房租即將下降,故除非利率同時降低,否則,繼續投資房屋建築的利益,也將降低。而採金卻沒有這些缺點。

上古埃及建設金字塔和探索貴金屬,其產物不能作人類消費之用,才如此富裕。

私人致富之道,應用於國家行為之上,失業乃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