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網媒甘肅行」肅南:砂場變綠洲,牧民入三產,祁連帶笑顏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带笑颜

肅南縣白泉門礦區大灣治理區的現狀。(每日甘肅網記者周飛/攝)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带笑颜

肅南縣白泉門礦區大灣治理區的舊貌。

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周飛

“這裡是我們今年5月種植的祁連雲杉、油菜及青草,兩個多月後就是一片200多畝的綠洲了。你看那青草已經有20多公分了!美不美?可在一年前,這裡還是一個30多米深、10幾米寬的洗砂坑!”2018年7月22日上午,站在肅南縣城西南16公里處的祁連山隆暢河畔,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山水林田湖草項目辦公室主任羅英文向記者講述著白泉門砂石料場整治情況。

而此時此刻在16公里外的肅南縣城內,32歲的妥雪梅正在打理著自己的屋頭串串香火鍋店。在涮菜飄香、客人盈門的火爆場面裡,她不時提起茶壺給客人送去及時溫馨的服務。2017年,她和丈夫與7歲的女兒一起從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康樂鎮大草灘村搬遷下來,她一邊照顧孩子上學,一邊經營火鍋店,僅這個火鍋店一年的盈利收入就有10萬元。

在眼下的肅南,保護祁連山生態的故事隨處可見。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政府、企業和百姓的共識,並化為自覺的行動,書寫著讓砂場變綠洲,幫牧民入三產,讓祁連山水帶笑顏的美麗畫卷。

當天上午,由每日甘肅網和張掖市委網信辦組織的“2018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網絡大V甘肅行”採訪團走進祁連山北麓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從淘金礦、洗砂坑到綠洲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带笑颜

羅英文向記者講述白泉門砂石料場的生態治理過程。

隆暢河兩岸水草相依、錦繡斑斕,當採訪團的車隊行進至一個叫白泉門礦區大灣治理區的地方,記者遇見了正在巡查生態治理的羅英文。

羅英文指著山間這一處美景介紹,這裡地處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2017年8月之前這還是白泉門砂石料場廢棄的一個洗砂坑,30多米深、10幾米寬的大坑不僅破壞了環境,還影響著隆暢河河道的順暢,汛期存在著附近山體崩塌和發生泥石流的隱患,2014年即被關停。2017年8月,肅南縣國土部門對其展開生態修復,通過回填、平整、復土、種樹種草、圍欄封育,半年就形成了河流兩岸200多畝的生態景觀,並通過對附近隆暢河堤的加固,這裡的生態已經得到修復。

撫今追昔,羅英文充滿感慨。

他說,這個採砂坑最早開挖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有人發現這裡的砂石富含黃金,純度達到95%,迅速引來省外的淘金者開挖砂石。後來又成為石料廠。多年以來,使得大量廢渣堆放在河床上,一旦發洪水,安全隱患極大。回首過去,採礦、採砂坑之所以存在,還是存在監管不規範的情況,這不到兩年的治理,就又重回了祁連山的寧靜和綠水青山。

“這裡剛栽的祁連雲杉3?5年後每棵至少值200元,這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飯不僅效益好,而且還管長遠、管根本。”羅英文說。

關停的廠區連廠房及配套地全部讓位給林水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带笑颜

肅南縣九個泉生態治理區的現狀。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带笑颜

肅南縣九個泉生態治理區的舊貌。

當採訪團的車隊沿著隆暢河逆流而上來到一個叫九個泉的生態治理區時,這是一處比白泉門更大更開闊的山水之地。嘩啦啦的河水湍急而下,在石頭上激起翻滾的浪花,河流的兩岸是鬱鬱蔥蔥的草木,有的合抱之木樹齡已逾百年。站在河邊遠眺天邊的白雲和祁連山頂的積雪,那是一幅天地大美的畫卷,而在連接河流和遠處青山的開闊地帶上,是被圍欄封育綿延伸展的祁連雲杉,站在祁連山的雲水草木間,人便真切地置身於大自然的畫面裡,感受到詩意和遠方的美。

羅英文說,這裡的新載的祁連雲杉有600畝。這裡曾經是一個選礦廠的生活區和工作區,1997年?1998年被叫停。但是直到2017年5月,該選礦區遺留下來的房屋和相關設備才被徹底拆除,之後肅南縣國土部門對其進行生態修復。目前,方圓除了正在修復生態的工人和設備外,已沒有其它人和開礦企業了。

至目前,該場地回填、廢棄渣堆平整44037.20立方米,建築物拆除13057.60平方米,現場取土21758.17立方米,修建排導堤628.63米,擋土牆862.32米,完成截排水工程1099.97米,覆土綠化面積97400平方米,覆土方量29232.03立方米,河道清淤14802.80立方米,完成截引引水工程1座,噴灌養護面積146畝,種植1.5米以上雲杉32468株,撒播草籽97400平方米,圍欄封育1946.63平方米。

通過工程治理,九個泉的生態治理區達到平整綠化溝谷地帶,有效保護斜坡發生滑坡地質災害,穩固河道,防止水土流失,周邊生態環境相互協調,與周圍地形地貌基本一致,進一步達到修復保護祁連山生態環境的目的。

史上最嚴的生態保護受到企業和個人的積極響應

羅英文介紹,目前執行的是史上最嚴格的祁連山生態保護措施,從政府實施的生態治理到企業的搬遷再到農牧民的下山,都已經自覺行動起來。在肅南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已經實現了牧民搬遷,就是在允許開展牧業的實驗區和外圍緩衝區,也是執行“以草定畜”,一塊草場超過一隻羊、一頭牛都不行。

言及此,記者回想到,當採訪團的汽車經隆暢河自然保護區白泉門管護區進入九個泉生態治理區時,在該保護區門口,經過領隊與管護區工作人員協調後才允許進入。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带笑颜

搬遷戶妥雪梅接受記者採訪。

在妥雪梅的串串火鍋店裡,妥雪梅說,去年,他們村處在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農牧民已經全部搬遷下來,就是處在核心區外的她的公公現在也成了保護祁連山生態的管護員。今年暑假期間,她8歲的女兒想回家看看,但爺爺只把孫女帶到自己的家裡感受一下草場的風光,裡面的核心區不允許進人,而且連周邊的農牧民也在監督外來人員的進入。

而在妥雪梅看來,從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搬遷下來也是大勢所趨。她早於2015年就帶著孩子下來了。因為孩子在大山深處上學極其不便,從她們家騎馬到康樂鎮就要七八個小時,現在來到肅南縣城,不但孩子方便了,她還可以做生意了。

妥雪梅告訴記者,在山上時,她們家憑400多隻羊、50多頭牛每年收入不下16萬元,但是搬遷下來他的火鍋店一年盈利10萬元,再加上她丈夫在外做生意,收入與過去比沒有降低,且享受到了現代化城市帶來的便利。

政策組合拳讓牧民搬得下、穩得著、能致富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带笑颜

肅南縣通過搬遷實現了70多萬畝草場整體禁牧,如今的白泉門礦區大灣治理區草木茂盛。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農牧業委員會副主任賀鵬飛介紹,肅南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農牧民搬遷涉及3個鄉(鎮)10個農牧村149戶484人,通過搬遷實現了70多萬畝草場整體禁牧。

為妥善做好這些牧民搬遷工作,肅南縣聘請第三方機構對搬遷戶房屋進行評估,經得搬遷戶認可後,進行補償公示,在各戶無異議後進行補償,對按時搬出的戶再在補償基礎上獎勵20%;同時每畝禁牧草場按照每年17.31元進行補償,最大擁有三四千畝草場的戶可補償五六萬元,且禁牧後每年都進行補償;同時還有每一個人的補償,每人每年補償3353元,且禁牧後每年都進行補償。目前149戶全部購置了保障房,有的戶還在張掖市甘州區、酒泉市肅州區買了房,有的富裕戶還擁有一套以上住房。

賀鵬飛介紹,截至2018年2月,肅南已安排115人成為祁連山生態管護員,有53人從事文化旅遊產業,有19人外出務工,還有一部分人從事貿易做生意。目前就業困的是55歲以上的人。為此,肅南縣採取技能培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從事設施養殖、旅遊餐飲創業就業。對願意創業的戶每戶提供5?10萬元的創業貸款,政府貼息三年。同時,肅南縣對搬遷農牧民採取一戶一策進行幫扶,通過對搬遷戶技能培訓、政策扶持,用三年發展實現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

七月“飛瀑”,大美祁連續寫生態保護傳奇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带笑颜

飛瀑以澎湃之勢匯入隆暢河。

採訪團的汽車一路穿梭在肅南縣城西南方向的祁連山區,祁連生態修復所帶來的變化以最自然最原始的姿態深深震撼著來訪的記者們,相機更是一路走一路咔咔作響。

在行至縣城西南5公里處,一條長約20米、寬5米的瀑布突然映入眼簾,從山巔激流而下的飛瀑以澎湃之勢匯入奔流的隆暢河裡。它立刻“逼停”了採訪團的車,記者們在連嘆驚奇中要求停車,之後紛紛舉起攝影攝像機拍下這一生態盛景。

據當地群眾介紹,這一“飛瀑”是由位於附近山脈峽谷上的一導流渠因水量過大漫溢而下形成。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祁連山區的豐水期,祁連山脈間的河流都處於汛期水位。

作為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大的資源主體,肅南縣佔祁連山北麓總面積的75%,縣域面積的58.4%在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分佈有冰川964條,總面積408平方公里,佔甘肅省冰川面積的20.7%,冰儲量達159億立方米,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肅南人民祖祖輩輩享受著祁連山的庇佑,吃在祁連山,住在祁連山。肅南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感恩著祁連山的饋贈,退牧還草、植樹造林、礦山復綠,像對待生命一樣,維護著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地。如今,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成為保護祁連山的一把利劍,肅南全社會以壯士斷腕之決心堅決落實,不斷續寫祁連生態保護的傳奇篇章。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带笑颜

像對待生命一樣,維護祁連生態環境。(每日甘肅網記者周飛/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