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年前的今天,中国防疫事业奠基人生辰,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国人

121年前的今天,汤飞凡出生在湖南。这位中国防疫事业的奠基人,在上世纪贫瘠的物质条件下,穷尽一生为中国建立起了自己的防疫体系,并研制出了属于中国人的“狂犬疫苗”以及“青霉素”等药物,以及全球第一支“班疹伤寒疫苗”和分离出全球首列沙眼病毒。然而,这位诺贝尔奖级的先驱所建立的防疫事业,却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遭到无良商人的腐蚀,这次疫苗造假事件,不仅是对全国人民的蔑视,更是对我国防疫事业的公然亵渎。

121年前的今天,中国防疫事业奠基人生辰,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国人

今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汤先生的生平,缅怀一下奠基者的事迹。

汤飞凡,一八九七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乡镇,祖上原本是当地乡绅,后家道中落,父亲靠着教私塾来维持家庭的开支。小时候的他并不见得很聪明,从后来考医学院一事则能看出。但是他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儿,这仿佛是很多湖南人的个性。在父亲的勉励下,汤飞凡从小便勤学好问,培养了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而幼年时的经历,也后来的他影响颇深,尤其是看着乡亲们在落后的医疗条件下被眼病所害,他铭记在心,更是让他萌生了以后要从医攻克眼疾这一念头。

但幼年时的他,坐在田间地头并不曾知道,后来的他,的确做到了。

121年前的今天,中国防疫事业奠基人生辰,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国人

十三岁时,他来到长沙求学。中学学业完成后,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如愿来到湘雅医学院学医。这所由教会创办的学校,教学水平很高,且课程与课本全是采用英文。招生考试自然也是非常难,汤飞凡由于英文成绩太差,险些落榜,后因时任校长亲自过问,才得以破格录取。在七年的学习中,他不仅要一边学习课本,还要一边学英语,可以说是需要付出数倍于同学的努力,可贵的是他坚持下来了。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他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做助教,经过三年的进修,后被推荐到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在异乡求学的他,心里念着祖国。

121年前的今天,中国防疫事业奠基人生辰,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国人

终于在一九二九年,他学成归国,出任上海中央大学细菌学系主任。而彼时,中国的医学事业迫待发展,尤其是微生物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他想起小时候乡亲被眼疾所害的场景,于是他在千头万绪之中准备从沙眼的研究做起。就这样,他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繁重的工作没有阻止他,日寇入侵国土沦陷也未能中断他的研究,一直到建国初期落后的物质条件下,他仍然日以继夜的研究。通过数十年的研究,终于在一九五六年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实验室,继续做实验,但结果显示,有一粒沙眼病毒被成功的分离了出来。为了科学的严谨性,他按耐住激动的心情,再次进行实验验证,最终结果确定无误:世界首列沙眼病毒,被中国人成功的分离了出来。

121年前的今天,中国防疫事业奠基人生辰,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国人

汤先生将六十一年的生命贡献给了中国的医学事业。在战争年代,他担负起了后方防疫以及对抗日本细菌部队的任务,拒绝了美国和台湾的重金邀约,毅然留在祖国。建国后住持了多起的大型疫情的处理工作,并主持研制了中国人的多种疫苗,为中国的防疫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只可惜由先辈们辛苦建立起来的防疫事业,现如今正在被丧失良心与基本道德的人所荼毒。

汤若泉下有知,怕是难以安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