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兩百年中最特殊太后,上位九天就一命嗚呼,死後卻被葬入妃陵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前段時間曾為大家介紹過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女穆庫什格格的坎坷人生,在令人唏噓之餘也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今天,咱們不談公主,來聊聊清代最特殊的一位皇太后——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清朝兩百年中最特殊太后,上位九天就一命嗚呼,死後卻被葬入妃陵

▲慈禧太后劇照

需要指出的是,在清朝的11位皇太后之中,有5位是乃是先帝所冊立的皇后,因而順理成章地榮升太后,另外5位則是因為親生兒子繼承皇位,母憑子貴才被尊為聖母皇太后。當然,這也是歷代太后的主要來源——要麼是繼任皇帝的嫡母(即先帝皇后),要不就是繼任皇帝的生母。除此之外,普通妃嬪要想當上太后,可謂難於登天。不過在清朝,卻有這樣一位皇太后,既非先帝皇后,也不是皇帝生母,結果還是當上了聖母皇太后。她就是道光皇帝的孝靜成皇后。

清朝兩百年中最特殊太后,上位九天就一命嗚呼,死後卻被葬入妃陵

▲道光皇帝塑像

孝靜成皇后出身於博爾濟吉特氏,乃刑部員外郎花良阿之女,經選秀成為道光皇帝妃嬪(靜貴人),死後被抬旗為滿洲正黃旗。在道光帝第三位皇后鈕鈷祿氏(孝全皇后)猝然離世後,傷心欲絕的道光帝從此再也沒有立後,次年也只是將得寵的靜妃升為靜皇貴妃。其實,道光生前對孝靜成皇后的情分遠不及其他妃嬪,在孝全皇后逝世後,她一直沒有得到扶正,始終是以皇帝妾室的身份打理後宮,即使道光皇帝很喜愛其誕下的皇六子奕訢,但也始終沒有冊封她為皇后。

清朝兩百年中最特殊太后,上位九天就一命嗚呼,死後卻被葬入妃陵

▲道光年間聖旨局部

由於孝全皇后死時,皇四子奕詝還很年幼,道光皇帝只得下詔將其託付給靜妃撫養。由於皇四子奕詝與皇六子奕訢兩人年紀相仿,又同在上書房讀書,一起成長下,兄弟二人很是友愛,親如同胞。在道光皇帝臨終前,他將皇位傳與奕詝(即咸豐皇帝),並留遺詔冊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咸豐皇帝即位之後,對養母靜妃很是尊敬,為報答其多年養育之恩,下詔尊其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命宮人按皇太后規格服侍她。

清朝兩百年中最特殊太后,上位九天就一命嗚呼,死後卻被葬入妃陵

▲恭親王奕訢舊照

可咸豐帝與養母感情如此之好,登基稱帝后,為何不直接尊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而是隻尊其為太妃呢?原來,道光帝在晚年時,並未立下太子,眾多皇子中,年長的只有皇四子和皇六子,二人爭奪皇位時,博爾濟吉特氏只是奕詝養母,作為奕訢生母,她當然是希望親兒子繼位,所以她不僅時不時給道光皇帝吹枕邊風,還時常在各方利益集團中周旋,以保兒子上位。她的這些做法當然引起了咸豐皇帝不滿,所以只尊其為太妃,而不是太后。

清朝兩百年中最特殊太后,上位九天就一命嗚呼,死後卻被葬入妃陵

▲靜妃博爾濟吉特氏畫像

那麼她的太后之位是從何而來呢?原來,康慈皇貴太妃在43歲時突然身患重病,彌留之際唯一的心願就是當上名副其實的皇太后。不想被人詬病的咸豐皇帝無奈只得下詔尊其為皇太后。可惜的是,後者只享受了九天的太后生活便撒手人寰。

由於咸豐皇帝一直對其不滿,而是又是在不情願之下才尊其為皇太后,所以康慈皇太后逝世後遭到了諸多冷遇。首先,咸豐皇帝沒有按《大清會典》所規定的皇太后規格操辦其葬禮。其次,咸豐皇帝也沒有在道光皇帝的慕陵中單獨為其修建皇后陵寢,只是將其葬入妃陵了事。而在下葬之時,咸豐皇帝也不親自送葬,其諡號並無添加,只是系先帝廟諡,神牌也不升袝太廟。

清朝兩百年中最特殊太后,上位九天就一命嗚呼,死後卻被葬入妃陵

▲道光皇帝慕陵石牌坊

雖然孝靜成皇后一生只是在死前短暫當過皇太后,但其對咸豐仍有多年養育之恩,心中有愧的咸豐皇帝還是追封其為皇后,這是繼清世祖孝獻皇后(董鄂妃)後,大清又一位既非先帝皇后又非天子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

參考文獻:

《清史稿》《大清會典》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