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兩兒進哈佛和斯坦福,助丈夫戰勝癌症 (2)

很早就聽聞咱亞城有一位育兒傳奇—李俊英老師,她將兩個兒子分別送進了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光培養一個孩子進世界頂級名校已令我們欽佩不已,更何況是倆孩子?而且,大兒子Andy還曾是2009年美國佐治亞州“高中生總統獎”和“諾貝爾高中生獎”獲得者(全州僅一個男生名額),小兒子Albert曾獲Savanna學者藝術和寫作兩項金獎,剛又從15萬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今年“可口可樂”獎學金和諾貝尓高中生獎。

於是,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和如無數家長一樣對育兒真經的渴望,很榮幸採訪到了李俊英老師。由於機會難得,在採訪前我特意蒐集整理了身邊很多中美家長對育兒十分關心的問題,採訪主要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為了使讀者一目瞭然,我將以訪談錄的形式呈現。由於問題較多,篇幅較長,擬分十一篇發佈。

一、關於李老師家庭和孩子的介紹

育兩兒進哈佛和斯坦福,助丈夫戰勝癌症 (2)

二、關於擇校和興趣培養

1. 您的孩子上的是私立還是公立?您怎樣看他們的區別?如何決定讓孩子讀私立還是讀公立?

李老師:老大上的公立,老二上的私立。

老大學得很輕鬆,在公立學校學得很好;老大堅持把老二送去私立,因為他覺得私立學校出來的孩子綜合能力比較強,視野更開闊,更有想法,所以堅決送弟弟去私立。

老二去了私立學校以後也確實有進步。私立學校的孩子比較重視數理化,知識綜合性和深度做得好。很強調文學創作,人文等方面,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例如他們辦的報紙都很專業,工作分配很全面,就像一個真正的報社;私立學校可以讓學生獲得很多真實體驗。

如何選擇的話,主要根據經濟條件來權衡,如果經濟條件許可考慮送私校,經濟比較緊張讀公立也可以。無論讀私立還是公立,父母親的責任逃不掉。

2. 您的孩子都上過哪些興趣班?怎麼發現孩子的興趣和特長?

李老師:老大上過鋼琴班,因為我覺得學習樂譜是眼、腦、手並用,對快速閱讀也有幫助。但老二就堅決不學鋼琴,所以我們就不逼他了,不然還會爆發家庭矛盾,所以還是要遵循孩子的興趣。

我們後來就總結出“教育孩子就像手握一把刀,握緊了會切到自己的手,握松一點就既不傷他也不傷你。”你對孩子要求有多高,他就對你要求有多高。

對於孩子的興趣,其實做家長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當然可以先讓他試一試,如果不感興趣就不勉強了。比如我家老大就很喜歡藝術,他讓弟弟去參加合唱團,我們也以為弟弟會喜歡,可是看他練習時一點激情都沒有。他告訴我們他對合唱確實沒興趣,我們也就不讓他學了,免得都痛苦。象棋也讓他去試聽過一兩節課,發現他也不感興趣。但是對於他感興趣的事,比如籃球,那就是如痴如醉,可以一天不停地練習,他會研究籃球動作,買很多書和訓練器材在家裡可以練到三更半夜。

3. 如何鑑別小孩的興趣愛好是值得培養還是放任自流?

李老師:比如老二對籃球很感興趣,他說他將來說不定可以去NBA當籃球明星呢!(呵呵~)

我們想他也許真能在籃球方面有所建樹呢,於是經朋友介紹,給他找了一個很好的籃球教練開始練起來了。但是後來發現這邊美國孩子從很小就開始練,而且膽子大,危險動作都敢做。而他還是膽小,怕受傷,很多危險動作做不出來,所以只得放棄專業訓練。老二鋼琴也嘗試過,但是一學完回來就掉眼淚,也作罷。所以發現別人學得好不代表你的孩子也學得好,他不感興趣你逼他也沒用,放他也是放我們自己,很多事不必強求。孩子還是要讓他去學他喜歡的東西,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長和天賦。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