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有一个人,他明知前路艰辛,

但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向主奔去,

他就是十九世纪出生于苏格兰的

大卫·李文斯顿。

在他的一生中,

我们会看到一个真正将生命献于

福音事业的美好榜样。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李文斯敦Livingstone(1813~1873),英国传教士,非洲地理考察家。1836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希腊文、医学和神学,1840年获医学学位。

1841年到贝专纳的开普敦任传教士,一面传教,一面从事地理考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探险家。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为宣教装备自己

1813年3月19日,李文斯顿(Livingstone)生于苏格兰克莱德河畔的布兰第里镇。他们家很穷,很小的时候就和父兄一起打工赚钱养家。李文斯顿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的主日学老师,每一个礼拜他会把小小的李文斯顿放在客厅大椅子边的一块膝垫上,然后就对着他讲着宣教士拓荒者在异国传福音的故事。

有一天,李文斯顿读到荷兰宣教士郭实腊所写的“中国的呼吁”:“听,在中国那一片禾场上,成千上万未能听见福音在呐喊,为什么我们的回应只是一声叹息,那传福音的人在哪里?海外宣教士为何总是那么少?”

这一段话,深扎李文斯顿的心。他在日记中写到:

“我的一生,除了解救人的灵魂之外

,没有第二个选择,

我将全力朝此目标,装备自己。”

他最欣赏的是到中国宣教的郭实腊。郭实腊是他小时候的英雄。当他年纪稍长之后,他发现郭实腊本身也有崇拜的英雄,就是那位永生上帝的儿子——人类的救赎主。他决定要去宣教。

可是他们家实在是太穷了!李文斯顿十岁的时候就不得不去棉花工厂工作,而工作的时间是每天清晨六点到晚上八点,每周工作六天。

即使在这种环境之下,他依然想办法读书。最后当他二十岁的时候,如愿以偿地上了学校,并学习希腊文。后来进了格拉斯哥大学,取得医学学位。

当他正准备进入宣教的行列时,战争却开始了,李文斯顿无法如愿成行。上帝似乎对他说:“我的心意不是送你去中国。”在上帝伟大的意旨里,是要把他送往非洲。

此前从未有过白人深入非洲内陆,顶多有些宣教士在海岸边工作。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叫莫法德(Robert Moffat)。有一次安息年他回到苏格兰布兰太尔讲述有关非洲的种种,也讲他在非洲看到的关于贩卖奴隶种种不人道的行为,最后他大声疾呼:“我经常从非洲最南端往北望去,在黎明的晨曦之中,我彷佛看见无数正在炊烟袅袅的村落,却看不到任何一位宣教士。”

这句话重重击中了李文斯顿。

无数的村落!没有宣教士!

没有福音!没有基督!没有救恩!

没有生命!没有光!

只有罪、死亡和黑暗!

从此,开启了他一生的非洲之旅。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非洲拓荒宣教士

身为一名非洲拓荒宣教士,他知道要面对许多的阻挠与意外。但李文斯顿没想到的是,在非洲传教的每一个脚印,都浸泡着他的汗与血。

1843年9月,他来到了南部非洲的玛波塔撒,这里是重要的水源地,也是非洲野生动物群集的地方,尤其是狮子。李文斯顿来到这里一个叫贝克文族的部落,恰好遇到一头雄狮咬死了9只羊,土著们每次狩猎都空手而回,而且狮子的攻击越来越频繁。

土著们越来越害怕,他们认为是李文斯顿所带来的外来宗教,使祖先的亡灵不安,才派来狮子惩罚他们。李文斯顿听到传言越来越多,为了能够继续传教,他决定去冒险猎狮。

他带着刚聘请的土著教师梅巴鲁,两人各自带了一把复枪,来到了狮子出没的山顶,蹲守多日,终于遇到了那只经常咬死牛羊的狮子,他举枪瞄准,射了两发子弹。狮子身体一晃,虽然已经中弹,但仍然扑过来,咬住了李文斯顿的左臂与左胸,李文斯顿后来在日记中写到“那一刹那,不觉得疼,也不恐惧。”他用右手架住狮口,狮子一松嘴,就趁势在地上翻滚,与后面的土著教师梅巴鲁一拥而上,将狮子就地杀死。

这次猎狮,很快传遍南部非洲,李文斯顿左肩一直留有狮子咬的11个齿痕,而且左臂终身无法抬起。这11个齿痕,在他传教中非常有用。在此之前,法国哲学家批评他“传福音给非洲土著,是破坏他们的固有文化。”德国的政客也攻击他“传道是伸张帝国的版图”,连奴隶贩子都辱骂他“丑化奴隶贩卖”。这些齿痕令批评者闭嘴,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为非洲土著流过血。

也有人因此赞美李文斯顿的勇敢,他却始终保持清醒。他在日记中写道:

掌声会宠坏一个人,

使他在意别人的夸赞,

我心中常会有提醒的声音,

‘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为表现你自己’,

我把众人对我的赞美,放在上帝的手中。

因为把赞美放在自己的心中太久,会发臭。

地图上都是一片空白,向导常问我:‘李文斯顿先生,往哪个方向走,才是上帝的旨意呢?’我告诉他前进的方位,内心的祷告是:

愿我的每一个尝试,不论对错,都在上帝的祝福之中。

上帝把猎狮事件变成了一个祝福。李文斯顿被送往海岸,在莫法德的宣教据点疗伤。莫法德的女儿玛丽也在那里;他们一见钟情。不久之后他们就成婚,数年之后他们养育了五个孩子。

有一次他们横跨非洲大平原时,其中一个孩子死了!这件事让他们觉得,还是把玛丽和其它孩子留在苏格兰比较安全。李文斯顿说,这是他一生最困难的决定。玛丽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李文斯顿,沉重的孤寂落在他受过伤的肩膀上。

如同这个别离所带来的困难一般,随之而来的流言蜚语也让他难以招架。那时流言四起,说他把妻儿遣送回国而他独自“留在非洲闯荡”的原因是,他并不爱他们。然而我们从他写给妻子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家人的爱和思念是多么深厚。

李文斯顿还是继续走下去,一次比一次更深入非洲;孤单但永远不孤独。靠着上帝的恩典,没有什么事可以拦阻他继续前进。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家人团圆

多年后李文斯顿有机会回家。他日以继夜地期待着这个回家的日子。他将可以再见到亲爱的妻子、他的孩子和他的双亲。他将可以坐在客厅那张大椅子上,向他的父亲讲述他降服在主手里的生命,以及那一道射入黑暗的光芒。

回到苏格兰的家园时,他却发现家里冷清清的;那时家人刚刚把老李文斯顿安葬妥善!李文斯顿眼睁睁地看着客厅的大椅子,跪了下来,悲从中来,他不禁嚎啕大哭。这个人曾击败过暴烈无比的猛兽,就是在野蛮枪矛的威胁之下也不会眨一下眼的,然而现在却伤心得像孩子一般哭泣。幸而,玛丽在他身边不断安慰他,天父也在天上紧紧托住他。

因此他们互相在爱里团契,并且这爱显得十分甜蜜。然而,那黎明之中原野上无数村落的景象依旧盘据在他的梦想里,使得最后他告诉他的妻子说,他要返回非洲。于是他们再度分离。

多年之后,他终于收到一封让他雀跃不已的信:玛丽即将启程前往非洲。孩子们已经长大了,而且她也可以离开他们了!她要加入他的行列,用她的余生,接触那些失丧的灵魂。

她花了好几个月的功夫飘洋过海,渡过非洲千山万水,直到她投入丈夫的怀抱。玛丽在途中感染了非洲热病,险些无法抵达。李文斯顿把每一个他所学到的医术尽都应用在玛丽的身上。日以继夜地尽全力替她擦拭额头,照料她的身体;她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他把妻子葬在一颗巨大的非洲面包树下。当他把墓碑插在地上的时候,再度像一个小孩般地哭倒在地。此时,所有的重担、考验、丧志——李文斯顿所承受的这些试炼足够将成千上百的人压垮,但是这些会征服他吗?

他在日记上写着:

“我的耶稣,我的君王,

我的生命,我的一切,

我再度把完全的我奉献在你的手里。

我不再视我所拥有的或将要做的事情为宝贵,

除非它们和基督的国度有关。”

这一切,

基督藉着他与李文斯顿的同在而把他托住。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在祷告中完成了使命

这一次他深入丛林,来到了乌吉吉(Ujiji)。那里的原住民把他的食物、山羊给偷走了;更糟的是,连他装奎宁(抗疟药物)和其它药品的箱子也都遭窃。这些药品是他用来抵抗可怕的非洲热病的。对李文斯顿而言,失去药品就等于宣判了死刑。他再度跪在地上,说:“上帝啊!失去这些药物我怎能活下去呢?”

有五年的时间李文斯顿并没有见过任何一个西方人,但是此时在非洲深处他举目望去,他看见一张白色的面孔向他走来;这是个祷告的及时响应。这个人向前靠近李文斯顿,吞吞吐吐地说了一句令人难忘的话:“我猜您是,李文斯顿医生吧?”

这位白人就是斯坦利。他是替《纽约先驱报》工作的记者。发行人班内特曾说过:“斯坦利,他们都说李文斯顿已经死了!我不相信;我相信他还在非洲的某一个角落,可能只是失踪,生病,乏人照顾。斯坦利,你去找他,要不计一切代价把他带回来。”

斯坦利出发了,并且找到了这一位宣教士。这位记者自认是世上最趾高气扬的无神论者。斯坦利和李文斯顿一起住在一个临时的小屋里长达四个月。

他说,这位宣教士显然不是一个天使,

他是一个人,

然而他在他的生命里却找不到任何瑕疵。

他的情感,他的热情,

他安静的工作态度,

他对人所表现出来的怜悯,

激活了斯坦利的心怀。

但是李文斯顿并不愿意和斯坦利回到所谓的“文明世界”,而是要更深入非洲。他在日记上写道:“天父,求你在今年年底以前让我完成我的任务。”

最后他来到一个地方,那时他不得不再束紧一点他的皮带,足足缩小了三格以减低饥饿所带来的痛苦。渐渐地他的牙齿因为啃水果的核仁而掉光了。他的脚起水泡并裂了开来;他再也无法走下去。

他的生命要就此结束了吗?不会的。他有几个人和他在一起——这时只剩下三个人。他们为他做了一个担架,抬着他走。当他们来到一个村落的时候,他叫他们把他架起来,跟那些来到他面前的人讲福音。

终于有一天李文斯顿不能走、不能站,甚至也不能动了!他的助手帮他在非洲青山之下造了一个小木屋。雨下个不停,李文斯顿睡在吊床上。

传记作家吉尔(TimJeal)写道:“他们吓了一跳,因为李文斯顿不在吊床里。当他感觉死的那一刻来的时候,他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从床上爬下来,跪在地上。苏喜人(Susi,非洲人的一族)一度以为他在祷告就没有立刻进去,而是等了一会。当他们发现里面一点动静都没有的时候,有一个人进去了,摸了摸这位跪在地上的人的胸部;胸膛几乎是冰冷的。李文斯顿已经死去多时了。”

李文斯顿的生命已然写入历史。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宣教士之一。他完全向基督奉献的心志就记录在他某一页的日记里:

“我并不看重我所拥有的,

或者我可能会拥有的一切事物;

我看重的是我和基督国度的关系。

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扩展国度的益处,

只有在荣耀他的前提之下,予以保留或给出。

他是我目前和永远盼望的对象。”

1873年,李文斯顿在帐篷中,祷告时离开了人世。探险队员将他的心脏取出,葬在其坦波斯的一棵慕乌拉树下,将尸体以盐包裹,走了8个月的路程,由英国海军再运送回国。从此其坦波斯被称为“非洲的中心”,因为这里不仅刚好是非洲大陆的中心点,而且也埋葬了一颗最爱非洲人的心脏。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

不同于其他的探险家,

他的探险不是为了征服未知之地,

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好胜心,

不是为了显明自己多伟大,

探险只是为了一个职责,

将上帝救赎的真理,带给非洲人。

三十七年之久,他行走非洲三万哩,

任何危险的时刻,

他不对任何人

——包括食人族与奴隶贩子

发射一粒子弹。

他只将自己的安危放在上帝的手中。

他的一生,就是非洲人的祝福。

就医学而言

他是进入非洲内陆的第一个医生,

就地理而言

他是画出非洲内陆河川、山脉的第一人,

就政治而言

他是终止非洲人被贩卖为奴的关键者,

就探险而言

他是打开外界进入非洲内陆的先锋,

就科学而言

他是详细记载中非洲动物与植物的先河。

后世的人,称他是「非洲之父」。

非洲地图上,仍有三十几个地方,

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深得非洲土著的敬爱,

至今,非洲人仍称他是:

「非洲人的朋友」。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深入非洲三万里》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6年12月

他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宣教士之一(中国有戴德生,印度有克利威廉,而非洲有李文斯顿),他将上帝的永恒之光带进了黑暗的非洲大陆!

本书是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李文斯顿一生感人经历的描述,在简短介绍其家世与求学生活后,作者浓墨重彩地详细记录了他三次进入非洲的惊险旅程。

150年前,李文斯顿深入非洲这块被称为蛮荒的“黑暗大陆”,面对异教文化、丛林猛兽的强势围攻,李文斯顿满怀敬畏、热忱与信心。

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其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的探险奇遇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37年之久,李文斯顿行走非洲三万里,在任何危险的时刻,他从没有对任何人——包括食人族与奴隶贩子——发射过一颗子弹。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扫一扫购买)

他的一生,是非洲人的祝福,是全世界的鼓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