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伏貼,大暑養生你要知道這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日大暑,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來了。這時候氣溫不但高,農作物的生長速度也是最快的。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除了三伏貼,大暑養生你要知道這些!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高溫悶熱,並且雷雨較多,身體很容易受到溼邪侵襲,如果暑溼趁虛而入,最容易使人心氣虧耗,尤其是兒童、老人、體虛氣弱的人。所以大暑的熱千萬不要小覷,少不注意就會可能引發中暑、熱中風、腸道傳染等疾病。

那怎麼做才能悠然度過大暑呢?接著來看大暑節氣養生六要點:

1、消暑化溼,可用芳香植物

大暑節氣天氣炎熱,很容易出現頭暈、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大量出汗等症狀。

想要避免出現這些症狀,最好的辦法就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以及保證充足的睡眠等等。另外,正確的飲食可幫助人們抵禦暑溼的侵襲,可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藥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這些食材熬粥或煮湯。

除了三伏貼,大暑養生你要知道這些!

如果已經出現頭暈的症狀,可以用芳香型植物來緩解頭暈,比如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用來煮湯或熬粥。因為新鮮藿香葉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濁、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風熱,利咽透疹,舒肝瀉熱。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藿香鮮葉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過度,也不能將其作為治療疾病的方法。

2、趁大暑化溼解冬病

大家應該都知道“冬病夏治”的說法,大暑是一年中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所以,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除了三伏貼,大暑養生你要知道這些!

不過,不是所有的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來治療,還要看個人體質。暑天陽氣旺盛,治病就是通過艾灸等方式利用補充陽氣來達到療養效果,適合陽虛症的疾病。若是一些體質熱的慢性病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

3、多喝熱水利於消暑

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句話不無道理。水約佔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而傳統消暑的養生方法就是飲用白開水。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口渴的時候不宜一次性喝太多水,以免加重心臟負擔,使得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

4、大暑喝粥最滋補

大暑節氣天氣炎熱,會讓人沒有食慾,這時候可以用粥來滋補身體。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中醫認為,粥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

除了三伏貼,大暑養生你要知道這些!

在大暑節氣裡,比較適合的“度夏粥”有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等等,這些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

另外,在大暑熬粥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山藥、茯苓等,這樣祛溼效果會更好哦。

5、消暑不要動肝火

大熱天裡,很多人會因為一句話而大動肝火。就算是不吵架,也會莫名的出現心煩意亂、無精打采等情況,其實這是“情緒中暑”。“情緒中暑”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尤其是老年、體弱的人,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除了三伏貼,大暑養生你要知道這些!

所以,有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應儘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6、桑拿天裡健康適合散步

除了三伏貼,大暑養生你要知道這些!

“就算是不動,也會大汗淋漓,猶如在蒸桑拿!”這是大家對於桑拿天的感受。所以,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桑拿天”,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露天環境中。為了讓體內的溼氣散發出來,應儘量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

對於大暑養生的六要點,大家要了解下。大暑節氣天氣潮溼悶熱,難免會出現中暑。那如果出現中暑了該怎麼辦?誘發中暑的原因很複雜,但其中主要因素還是氣溫。

除了三伏貼,大暑養生你要知道這些!

根據實驗,導致中暑發生的條件:1、相對溼度85%,氣溫30-3℃;2、相對溼度50%,氣溫38℃;3、相對溼度30%,氣溫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為三級:

1、先兆中暑

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噁心、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不超過37.5℃。

2、輕度中暑

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狀,同時體溫在38.5℃以上,並伴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象;或者皮膚溼冷、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而快的情況。

3、重症中暑

除以上症狀外,發生昏厥或痙攣;或不出汗,體溫在40℃以上。

除了三伏貼,大暑養生你要知道這些!

如果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同時可以引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另外,還可以在額頭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

對於重症中暑的人除了要從高溫環境中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之外,還應迅速將其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