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都能写得一手好书法吗?

BoboMichael馮


这实在是不好考证,若是古人书法不好,就不会成名成家,也就不会又作品传世。如今尚在流传的,都是名家作品,当然都是好的。所以古代文人中书法差的还真不易见。

敦煌残卷中留下不少历代的“丑”书,有些真是不怎么样,但这些字的作者是不是文人,也要存疑,或许只是普通人学写几个字呢?或许是抄经的师傅练练笔呢?既然不知道作者是谁,也就不好断定是否是文人的丑书。

但历代文人中艺术眼光绝高者,对他人都有些评价,以他们的眼光看,即便是名家的字也可能不太行。比如大学士解缙就觉得宋朝只得苏轼和米芾二人,黄庭坚都不够看。但是丰坊就不同意,他觉得苏轼的字“大要虚而宽”,不够看。

杨慎更厉害啊,认为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非常拙劣(那我是不是可以不用临了),颜真卿败坏了书法风气,“笔头如蒸饼,太丑恶可厌。”他还说谁觉得颜真卿的书法好看,谁就是呸,俗人。

类似的批评有很多,充分说明书法鉴赏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各花入各眼,名家尚且常常被diss,不以书法见长的文人们就更得学会藏拙了。


锻彰趣义


古代文人,把书法看着是自己的另一种形象,有“自如其人”之说。古人文人一般都会终身修炼书法,就像现在女人美容一样。所以,一般来说古人的文人写得书法都不错,特别是经过科举考试的,因书法也是重要考核内容,一般水平都不低。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有这么一个我们所熟悉的人,就因为写字不好而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以至于悔恨终身的——他叫龚自珍。

龚自珍出身书香门第,少年英才。8岁学习《经史》,12岁学《说文解字》,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但龚自珍书法不怎样,他满不在乎。在那个”书法一流,才有夺取功名基础“的时代,龚自珍后来吃尽了苦头。

他,18岁(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名落孙山。

他,21岁(嘉庆十八年)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

他,26岁(嘉庆二十三年)再应浙江乡试,终于中举。

他,27岁(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

他,28岁(嘉庆二十五年)会试第二度落选。

此后若干年,他先后又参加了4次会试,直到第六次才中进士,但因“楷法不中程”,只录为第三等,三甲第十九名,所以不入翰林。

龚自珍生气了,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一层意思是说:“老天呀,不要再以字取人吧,俺写不好台阁体,俺也是人才呀!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啊!”

40岁的时候,龚自珍无意之间买了一本习字帖,恰巧是他幼年曾经临摹过这个帖子。当时他喝得酩酊大醉,看着熟悉的字体,不由写道:“余不好学书,不得志于今之宦海,蹉跎一生,回忆幼年晴窗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想想自己的大半生,不禁悲从中来,号啕大哭。


后来实在想不通,就让女儿、媳妇、妻妾都练习馆阁体书法。一旦有人提起翰林的事情,龚自珍就振振有词地说,现在的翰林何足道哉,会写字就成,我家的妇人没有一个不能当翰林的,因为她们的字都写的好。

有一点阿Q精神的味道,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当然,这个那个时代也不无关系。大伙说呢?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