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陷害宋江,吳用是認真的,一計比一計毒

吳用陷害過好幾位好漢,出發點也都算是好的,想讓他們上梁山泊快活,以後招安做官。

當然,這是從吳用的角度來看的,從被他陷害的那些好漢的角度來看就不一定了,比如盧俊義,當了官被陷害致死,真不如沒上梁山泊,留在大名府當富豪,可能也會到官場,官職可能不大,但不至於死。

《水滸傳》:陷害宋江,吳用是認真的,一計比一計毒

宋江,也陷害過不少好漢,目的和吳用的差不多,書生不再贅言。

宋江自己,也是被陷害過的,吳用陷害他那是認真的,一計不成再施一計,一計比一計毒。

吳用的毒計,目的都是相同的,迫使宋江上梁山泊入夥,與吳用一起完成招安的遠大理想。

第一計:

原著道:“宋江聽了大驚,說道:賢弟,你好大膽!早是沒做公的看見,險些兒惹出事來……宋江看罷,拽起褶子前襟,摸出招文袋。打開包兒時,劉唐取出金子放在桌上……宋江把那封書一一就取了一條金子,和這書包了一一插在招文袋內。”

宋江拿了全部金子和只取了一條金子沒有區別,只要拿金子,就中了計。

吳用是小心之人,可派來的卻是粗心大意的劉唐。

《水滸傳》:陷害宋江,吳用是認真的,一計比一計毒

目的便是利用劉唐的粗心大意暴露目標,繼而引起官府對宋江的懷疑,致使宋江受到牽連而被刺配。

之後,吳用便可給晁蓋出奇計,把宋江接上梁山泊。

這一計,很成功,只是沒等到吳用下一步,宋江自己就出事了,也就是殺了閻婆惜逃了。

令吳用想不到的是,宋江竟然沒有逃到梁山泊。

宋江此舉,吳用很沮喪,但也無奈。

第二計:

原著道:“四下裡都是火把,團團圍住宋家莊,一片聲叫道:不要走了宋江!太公聽了,連聲叫苦。話說當時宋太公掇個梯子上牆頭來看時,只見火把叢中約有一百餘人……趙能道:你便休胡說!有人在村口見他從張社長家店裡吃了酒歸來。亦有人跟到這裡。你如何說得過!”

《水滸傳》:陷害宋江,吳用是認真的,一計比一計毒

宋江是及時雨,村中之人斷不會出賣他,並且已經天下大赦。

大赦也會受罰這種事,村中老少不太可能清楚的這麼詳細。

誰最清楚呢?誰會出賣宋江呢?只有想把宋江逼上梁山泊的吳用。

之所以出賣,是想打宋江個措手不及。

吳用很清楚宋江的計謀,更清楚宋家有錢。

假如宋江過幾日自首,再加上上下使錢,恐怕不會受罰。

不受罰,吳用就沒辦法逼宋江上梁山泊。

因此,才早早的去縣衙出賣宋江,讓宋江沒有自首之功,只能刺配。

《水滸傳》:陷害宋江,吳用是認真的,一計比一計毒

這一次,吳用的如意算盤也沒打成,宋江還是拒絕了晁蓋等人的好意,去了江州。

但是,吳用沒有放棄,告訴宋江江州有戴宗的那一刻,就已經做好了再次逼宋江落草的目的。

第三計:

原著道:“吳學究道:你眾位不知。如今江州蔡九知府,是蔡太師兒子,如何父寫書與兒子卻使個諱字圖書?因此差了。是我見不到處。此人到江州,必被盤詰。問出實情,卻是利害……眾多好漢得了將令,各各拴束行頭,連夜下山,望江州來,不在話下。說話的,如何不說計策出?管教下回便見。”

這一次,吳用再也沒有給宋江留任何餘地,假信被拆穿是死罪;劫法場更是死罪。

兩大死罪,宋江不想落草都難。

《水滸傳》:陷害宋江,吳用是認真的,一計比一計毒

用假信陷害宋江,這次最毒,不上梁山泊就得死。

當然,吳用的計策本不是這樣,只是宋江配合了他,自己先犯錯,給了吳用機會。

懂得抓住機會的人就會成功,運氣也不會差,這就是吳用,在最關鍵的時刻做了最正確的決定。

《水滸傳》:陷害宋江,吳用是認真的,一計比一計毒

假信之前也是打著宋江被押解到梁山泊周邊的時候動手,可這樣做不至於讓宋江走投無路。

所以,必須用毒計,假信最好。

陷害宋江,那是一計比一計毒。

事實證明,吳用選對了,宋江比晁蓋更加適合未來需要招安的梁山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