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

中医学认为,人的五脏与五官九窍相关: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五官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

嘴唇

(1)嘴唇干燥。最常见的原因是体内缺水,由于外界气候干燥,机体发热,引起口唇干燥甚至干裂。

(2)嘴唇肿胀。突然发生非炎症性肿胀,即无红、痛、热性质的肿胀,多为血管性神经性水肿,如有红、肿、热、痛性质,多为炎症刺激所致。

(3)口角糜烂。中医认为和脾胃有热,进食一些辛辣食物有关。成人发生两侧口角处有糜烂、红肿、疼痛,是提示体内缺少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2的补充,一定要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鲜枣、杏仁、小米、芹菜、腰果、动物肝脏、奶酪、豆粉、芦笋、鸡蛋、燕麦。

(4)嘴唇感觉迟钝了。是胰脏功能衰弱的标志。

耳朵

耳朵不灵、听不清楚声音了,是肾脏功能衰弱的标志。平时在自我保健中,要常按揉脚的涌泉穴(涌泉穴位置在足底,不包括脚趾前、中1/3交界处,用力蜷曲脚趾向脚心的方向,呈凹陷处)、太溪穴(太溪穴位置在内踝尖与跟腱联系的中点)、照海穴(内踝尖直下1寸处)

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

味觉变差了。味觉迟钝、尝不出味道了。是心脏功能衰弱的标志。内关穴是心脏的随时保健医生。内关穴位置在伸臂仰掌,手臂中间看见两条筋,腕关节两寸两筋中间。

经常按揉内关穴,可以 增加心脏的无氧代谢,增强其功能。每天花两分钟左右按揉,力量不需要太大,有酸胀感即可。

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

眼睛

眼睛没神。肝脏出现了问题,是肝功能衰弱的标志。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阴虚火重,肝血不足。要经常敲肝经,肝经的位置起于脚大拇趾内侧趾甲缘上,向上到脚踝,然后沿着腿的里面向上走,在肾经和脾经的中间,最后到达肋骨缘。

坚持多练练眼神,也是很重要的,上下左右转眼珠,不仅是保护视力的好办法,也使得人格外有精神。

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改善老花眼呢?中医有妙招,那就是每天拍打1分钟头上的“不老穴”,眼睛不花用到老。

两千多年前,中医就认为老花眼是由于五脏六腑的自然衰老,脏腑精气不能上输以濡养目瞳所致。

承光穴使头顶传来的凉、湿、水气进一步受热胀散,当承光穴受到刺激,会使气血进入眼部,捎除老花眼的不适。因此想要缓解老花眼,就可以拍打承光穴。

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

承光穴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做法:

1、以中指与鼻靠齐,四指并拢,往上插入头发中。

2、中指根部顶住前发际时,小指尖、食指第一指节所对应的部位,就是两边的承光穴。

3、先搓热两手,以两手心对准两侧承光,按一定节奏拍击。

4、节奏以连续2次或3次为宜,持续1~2分钟。

坚持拍打“不老穴”15天,我们会感觉眼睛有舒适感,长期坚持即可改善老花眼。

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

鼻子

鼻子不灵了。嗅觉越来越不灵敏了。是肺功能衰弱的标志。中府穴是肺脏健康的晴雨表,在锁骨下窝一寸,距正中线六寸(夹紧上肢时,大约与腋下对齐)的地方就是。

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不要使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即可。

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

通过穴位保健操我们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我们的慢性鼻炎。

第一节:揉印堂穴和攒竹穴

在学操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印堂穴”和“攒竹穴”的位置。印堂穴在两眉眉头连线的中点;攒竹穴有两个,分别在左右两侧眉头内侧边缘凹陷处。大家可以用手指找一找。

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中指稍高于食指和无名指。下面,让中指的手指肚按在印堂穴,食指和无名指的手指肚很自然就按在“攒竹穴”上了。现在,这三个手指同时逆时针方向按揉30下。

经常按揉这两个穴位,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清,眼睛更加明亮,保健效果非常明显。

第二节:点按迎香穴

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

迎香穴的位置在鼻翼两旁,约一厘米的皱纹中,当我们呶起上嘴唇,在鼻翼两侧的鼻唇沟中,就能找到这个穴位。

用双手食指的指肚同时按住双侧迎香穴,点压30下。

迎香穴是手足阳明经的交汇穴。它可以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点压迎香穴能够消鼻炎、通鼻塞、止鼻涕,它还可以去牙痛、防治感冒。尤其是当上齿牙痛时,用手指点压这个穴位,可以快速止痛。

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

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它们之间同气相求,血缘相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五官发生变化,是健康的晴雨表,一定要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