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汉家四百年天下的是昏庸皇帝是谁?

终结汉家四百年天下的是昏庸皇帝是谁?

终结汉家四百年天下的是昏庸皇帝是谁?

官职者,国家之名器也。历史上的那些腐败王朝,大都存在买官卖官的现象。但是,即便是很腐败的朝廷,卖官时也是遮遮掩掩,巧立名目操作之的。然而,这位皇帝却将卖官行为推向了极致,不仅堂而皇之专门开了卖官店,明码标价公开售官,而且,将卖官鬻爵行为制度化和持续化,公开卖官鬻爵长达七年之久。

汉灵帝与其前任汉桓帝的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陈述。

汉灵帝刘宏能登上皇位,是幸运的。他的前任汉桓帝刘志三十六岁就死了,身后无一子嗣。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太后)及其父亲窦武,为了便于控制朝政,就把继承人的年龄设定在少年。于是,锁定了汉桓帝的亲堂侄,汉章帝的玄孙,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当时只有十二岁的刘宏。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光禄大夫刘儵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第二年正月二十日,小刘宏来到夏门亭,权臣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刘宏在窦武等的安排下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就这样,刘宏便懵懵懂懂地由一个本无前途的皇族旁支子弟,一下子君临天下了。

汉桓帝留给汉灵帝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灵帝即位后,东汉王朝政治已经十分腐败,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国势进一步衰落。

在宦官与外戚的夺权过程中,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了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宦官们通过镇压,消除了与自己直接抗衡的力量,专权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而昏庸荒淫的汉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信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常侍是宦官中权势最大的职位,负责管理皇帝文件和代表皇帝发表诏书),并常常无耻地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仗着皇帝的宠信,胡作非为,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汉灵帝十分好淫,在他的后宫里,只要看中了哪个女子长得美艳便随时随地拉到床上交欢。为了便于临幸,他让这些后宫女子都穿开裆裤。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汉灵帝在西园修建了千间裸游馆。他与一众姬妾在这里裸体游玩,经常通宵达旦。并在裸游馆北侧,修建了一座鸡鸣堂,里面放养许多只鸡。他又让宫内的内监学鸡叫,每当灵帝在纵欲后的醉梦中醒不过来时,内监们便争相学鸡叫,以假乱真来唤醒灵帝。

汉灵帝酷爱做生意,堪称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顽主”。他在后宫专门开辟了“宫中市”,仿造街市、市场、各种商店、摊贩,让宫女嫔妃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在叫卖,另一部分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还有的扮成卖唱的、耍猴的等。而他自己则穿上商人的衣服,装成是卖货物的商人,在这人造的集市上走来走去,或在酒店中饮酒作乐,或与店主、顾客相互吵嘴、打架、厮斗,好不热闹。灵帝混迹于此,玩得不亦乐乎。肆中的货物都是搜刮来的珍奇异宝,被贪心的宫女嫔妃们陆续偷窃而去,甚至为了你偷的多,我偷的少,暗地里争斗不休,灵帝却一点也不知道。灵帝还用驴驾车,亲自操辔执鞭,驱驰于苑中。这件事被京城的官员和富户知道了,争相仿效,一时间,本来低廉的驴价,骤然上涨,与马的价格相同。

如此的荒唐行径,倒还能容忍,因为毕竟对国家没造成多大的损失。但可悲的是,汉灵帝很快就把他对商业的爱好发展到卖官鬻爵的方面了,这样一来,后果严重,不堪设想。

汉灵帝之前的一些皇帝,也曾有过卖官鬻爵的现象,但都只是偶尔为之,而且,所得钱款一般都是“佐国之急用”。到汉灵帝时,一切都是赤裸裸的。最为荒唐的是,汉灵帝竟然在西园开办了一个官吏交易所,明码标价,公开卖官。卖官所得钱款都流入了汉灵帝自己的腰包。汉灵帝亲自制定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

汉灵帝卖官鬻爵可谓雁过拨毛,不放过任何机会,连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的张温、段颎等人,也都是给汉灵帝先交足了买官的钱,才登上公位的。《资治通鉴》记载:“张温等虽有功勤名誉,然皆行输货财,乃登公位。”

后来,更变本加厉,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他二十五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许多想做官的人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只好望洋兴叹,徒唤奈何。

崔烈买官的故事十分搞笑。崔烈出身于北方的名门望族,历任郡守及朝廷卿职。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三月,崔烈想当司徒,便通过关系,花了五百万钱买了个司徒。到册拜之日,宫廷举行隆重的封拜仪式,汉灵帝亲临殿前,百官肃立阶下。

望着崔烈春风得意的样子,灵帝突然觉得他这司徒一职来得太便宜了,忍不住惋惜地对亲信嘟囔:“这个官卖亏了,本该要他一千万的。”旁边的中常侍便插嘴道:“他能出五百万,已经很不错了。陛下您要有点品牌意识,像崔公这样的冀州名士,岂肯轻易买官?现在连他都认可陛下的产品,正好给我们做免费广告,以后这官位就会更畅销了。”

事后,崔烈有一天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我当上三公有何议论。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崔烈所买到的司徒一职,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卖官鬻爵已卖到朝廷的最高官职三公,堂堂皇帝竟然贪婪地像买卖货物那样讨论着三公的价格,真是荒唐到无以复加了。

汉灵帝卖官还推行了竞标法,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

汉灵帝卖官不仅公开化,而且还具有制度化和持续化的特点。从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一直持续到中平六年(公元184年),汉灵帝不亦乐乎地做了七年的卖官鬻爵生意,将官场搞得乌烟瘴气,使原本就风雨飘摇的东汉皇室更是雪上加霜。

皇帝尚且如此,自然是上行下效,那些贪官酷吏更是变本加厉地搜刮、盘剥百姓,榨取更多的钱财来买更大的官,然后利用手中更大的权力来捞取更多的财富。

汉灵帝曾在西园游乐场与一班无赖子弟玩狗,并给狗带上了进贤冠和绶带,灵帝大笑,称:“狗官!”。东汉的进贤冠为文官所用,前高七寸,后高八寸,长八寸。给狗戴上文官的帽子,让文官们敢怒不敢言。

朝政腐朽黑暗,各地遍布贪官污吏,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再也忍受不了剥削与压榨,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各地起义连年不断,从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的十多年时间内,见于史籍记载的农民起义不下十几次。

中平元年(甲子年),巨鹿(今河北涿州)人张角兄弟三人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名举行起义,史称“黄巾之乱”,起义所向披靡,给病入膏肓的东汉王朝以沉重的打击。最后,起义虽被镇压,但是影响极大,从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昏庸的汉灵帝在凄风苦雨中结束了他的一生,终年三十三岁。

汉灵帝一生嫔妃众多,所生皇子也有十几个,但存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刘辩和刘协。汉灵帝死后,十四岁的皇长子刘辩被何太后与大将军何进立为皇帝,史称汉少帝。

后董卓入朝乱政,强迫何太后诏策废除少帝,贬为弘农王;立汉灵帝的另一个儿子陈留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这也是汉朝四百年历史中的最后一个皇帝。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