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爲什麼要從「倭國」改名叫「日本」?

早在西周時期,中原政權便已經和日本有了聯繫。《論衡》中說“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倭人貢鬯草”,其中“鬯草”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香草,也就是說,周朝時期,當時的日本有個倭國,就已經是周朝的朝貢國。

漢光武帝時期,倭國派遣使者來到洛陽,帶回一枚“漢倭國王”的金印。

日本為什麼要從“倭國”改名叫“日本”?

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二任皇帝曹睿曾接見過一為來自日本的女王,他們自稱是“邪馬臺國”。當時日本還有另外一個叫做“狗奴國”的國家和邪馬臺國爭鋒相對,邪馬臺國此行正是為了尋找中原王朝的幫助。

突然蹦出來這麼一個國家,魏國的史官們很驚訝,於是就想找找到他們叫做啥。史官們在古書上找啊找,終於找到了東海那頭有一個國家叫做倭國的記載,便張冠李戴把他們稱為是“倭人”,意為“山下之國”,並封他們的女王為—親魏倭王。

日本為什麼要從“倭國”改名叫“日本”?

由於當時的日本沒有統一,所以最早朝朝貢周朝的倭國,被封“漢倭國王”的倭國,以及後來尋求魏國幫助的倭國,並不是同一個國家。只是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也是實在難分清日本島上哪個國家到底是哪國,於是便全部叫做倭國了。

在《梁書》中,有一篇《扶桑國傳》卻這樣記載:其有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七千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裡……扶桑國者…。這說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原政權對日本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大約是到了公元4世紀左右,當時的關西地區出現了一個比較大的政權,它先後統一北九州和部分本州,並在隨後進一步吞併整個日本,而這個國家在面對中原政權的時候,便繼承了“倭國”的稱呼。巧合就是倭國的日本讀音是“yamato”,這和三國時期的邪馬臺國“yamataikoku”極其相似,所以很多史學界就認為邪馬臺國就是日本國的始祖國。

後來到隋唐,中日之間開啟了歷史性的交流。日本的官員逐發現在中國人眼中“倭”有點略微貶義的意思啊。當然了,在現代漢語中“倭”是形容“矮小猥瑣”。可在古代的時候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它是通假字通”逶迤”的“逶”,同時表示是魏國的屬國(“魏”字去右邊的“鬼”字捨去“魂魄”之意,加上左邊“亻”加上往來的“友人”)。

日本為什麼要從“倭國”改名叫“日本”?

可不管怎麼樣,日本人覺得到了是決定自己名字的時候了,倭字不好聽。

於是便取“日光照耀之地”“日出之國”之意,正式向唐朝政府申請使用“日本”二字為國號,並在武則天時期獲得了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