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的起源

影子銀行的起源

說起影子銀行,首先不得不提及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在金融體系中扮演著中介的角色,承擔著間接融資、創造貨幣的重要功能。銀行最為核心的業務就是一邊吸收社 會資金作為存款,另一邊發放貸款給有融資需求的個體,進行信用的創造和擴張。銀行作為中介最主要的盈利來源於存款和貸款之間的利差,為了利潤最大化,銀行天生就有加槓桿、擴張規模的衝動。所以全球各國都會對銀行進行監管,例如巴塞爾協議中對銀行資本金充足率的監管,就是限制銀行的槓桿率和規模擴張速度。所以這也決定了商業銀行在監管範圍內所能投放的信用資源是有限的。

影子銀行的起源

但隨著金融業的發展,現實中還出現了另一類非銀行的機構或行為,與銀行扮演著類似的角色,也就是所謂的“影子銀行”。07 年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 Paul McCulley 最早提出了“影子銀行”的概念,認為影子銀行通過非銀行的渠道、工具和結構實現加槓桿,與傳統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功能類似,但沒有接受相應的監管。

例如在美國的金融體系中,影子銀行主要是圍繞證券化實現表外融資的功能。影子銀行的負債不是來自儲蓄,而是來自投資者購買貨幣市場基金等工具的資金,這些資金購買銀行的貸款資產並構建結構化產品,或直接購買基於信貸的證券化產品,使得原本銀行的貸款被剝離到表外,這樣也就規避了監管的約束,而通過層層創造衍生品,影子銀行也不斷放大了信用。自誕生以來,美國影子銀行業務擴張迅速,金融危機前夕影子銀行體系的信貸規模已超過傳統銀行的信貸,而過度的證券化與監管的缺失,帶來了高風險、高槓杆的問題,在 08 年的次貸危機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影子銀行的起源

更多保險美文,請關注恆榮匯彬(ID:BJHRHB

保險展業神器——保代幫,註冊送豪禮,下載領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