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中「平仄」是什麼意思?

菩提樹下坐一僧


平仄,指字詞音調。古時分平、上、去、入。平即平聲,上、去、入為仄聲。現在普通話中,平聲分為陰平和陽平,即一、二聲;上、去聲即三、四聲;入聲已消失(在一些方言中保持有,多在南方方言中),普通話中多派入了第二聲中。

詩詞中平仄,簡單的說,按“替”的規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進行。當然還有“粘”的要求以及禁“三平尾”等要求,再結合韻腳的限制,基本上從第一句就確定了整首詩的平仄形式!

舉例:春夜喜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時節,仄仄平平仄(節,古入聲)

當春乃發生。平平仄仄平(發,古入聲)(韻)

隨風潛入夜,平平平仄仄(粘,即與第二句平仄形式基本一樣。因本句為非韻腳句,尾字必須仄,那麼就確定了其形式為“平平仄仄仄”,詩中忌三仄尾,故第三字變通為平,形成標準的“平平平仄仄”格式。)

潤物細無聲。仄仄仄平平(韻)

野徑雲俱黑,仄仄平平仄(粘)(俱,古平。黑,古入聲)

江船火獨明。平平仄仄平(韻)(獨,古入聲)

曉看紅溼處,仄平平仄仄(粘)(首字可平可仄。看,古可讀平聲。溼,古入聲)

花重錦官城。平仄仄平平(韻)(首字可平可仄。)

所以,對格律詩的格式不必硬記,其平仄只要記住以下規律即可:1,單句尾字已確定(看作者自己,若用平聲韻,則二四六八句尾字平聲,一三五七句尾字仄聲,反之亦然。首句分入韻和不入韻情況定。一般,詩押平聲韻)。2,單句中兩兩平仄交替,第一句起首(第一二字,主要是第二字)一旦確定平仄,結合韻腳及下面將論及的要求,則全詩平仄格式即已確定!3,單句二四六分明,一三五可變。4,單句禁三平尾,忌三仄尾。5,單句忌“孤平”。6,單聯中(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上下句對應位字平仄相反(以偶位為準)。7,“粘”的要求,即上聯尾句與下聯首句平仄格式相同。

舉例:五言絕句,一般首句不入韻,則確定了尾字為仄,若仄起,則首句確定為

中仄()()仄

按246分明和替的原則,2已確定仄,那麼4必須平。則為

中仄()平仄

現在分析,3位是可變的,若用平聲字,形成“中仄平平仄”,為合律;若用仄呢?“中仄仄平仄”,就與第一字有關,若第一字為仄,形成“仄仄仄平仄”,犯“孤平”(有爭議),不合律,若首字平,“平仄仄平仄”小拗,不算出律。按完全合律的格式

中仄平平仄

往後演繹。同一聯中第二句偶位必須與前一句相反,則為:中平中仄平(韻腳,尾字平)。1、3位不同時為仄時合律。我們看同時為仄時的情形:仄平仄仄平!犯孤平(除韻腳外整句只有一個平聲,且不與韻腳相連)!故其合律的格式有以下三種: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以第一種為正格。

那麼第一聯即已形成(按正格列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繼續演繹:第三句(第二聯首句),粘!即與上句平仄相同,但不入韻,尾字必須仄。則為:中平中仄仄。已確定了的有三字,245。若3仄,則形成“中平仄仄仄”三仄尾,忌!故3位必須平!形成

中平平仄仄

再第四句,與上句相反,則2、4位分別為“仄、平”。本句入韻,則尾字平。則:中仄中平平。若3位平,則形成“中仄平平平”,三平尾!故3位必須仄!

中仄仄平平!

整首詩格式為: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括號裡為合律的變格。有興趣的朋友可按這思路去推理、演繹。寫出來複雜,因為要將概念和邏輯(推理)說清楚,實際上記住前提(限制條件),即可推理出來。一旦真正弄通了,就很清晰,不必去背各種格式(本人現在都不知道或說沒記住到底有幾種格式)。

其它格式,照理可推。律詩,七言絕句均同理。有興趣將本例中變換成平起(仄收):()平()仄仄,試著推理下去。

對初學者,建議別去理會“拗救”。以上原則(限制條件)已包含了所謂“拗救”(本句拗救)。個人認為,“拗救”是個偽命題!出現必須下句來“救”的所謂“拗”,就不是“拗”的問題了,就是“出律”了,或說“破律”了!比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硬要往格律詩規矩上靠,說是下句把上句的“拗”救了!就覺得太勉強了!(本人較性情,說的觀點不一定對哈,僅僅是說我就是這樣的感受的就說出來了。別笑話老普!)

至於詞,沒普適規律,不談了!

與大家探討學習!


普穡齋


平仄是中國古詩詞的一個特色,現代分辨平仄,簡單來說就是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

比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人疑惑,為什麼“桃”跟“及”是仄而不是平呢?

這是古仄音,古代的口音跟現在不太一樣。


詩夢零號鋪


平仄就是為了詩詞在頌讀和歌唱中的節奏需要,而根椐漢字的四聲(平、上、去、入)來排列每個漢字在詩詞句子中的位置。如:汾上驚秋(蘇頲)

北風吹白雲(仄平平仄平),

萬里渡河汾(仄仄仄平平)。

心緒逢搖落(平仄平平仄),

秋聲不可聞(平平仄仄平)。

再如:滿江紅(岳飛)

怒髮衝冠(十仄平平),

憑欄處(十十仄),瀟瀟雨歇(十平十仄)。

抬望眼(十十仄,仰天長嘯(十平十仄),

壯懷激烈(十平十仄)。

三十㓛名塵與土(十仄十平平仄仄);

八千里路雲和月(十平十仄平平仄)。

莫等閒(十十十),白了少年頭(十仄仄平平)。

空悲切(平平仄)。

靖康恥(十十仄),猶未血(平十仄);

臣子恨(平十仄),何時滅(平平仄)?

駕長車踏破賀三山缺(仄十平十仄仄平平仄)。

少壯飢餐胡虜肉(十仄十平平仄仄);

笑談渴飲匈奴血(十平十仄平平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十十十十仄仄平平),

朝天闕(平平仄)。(注:十號代表可平可仄)

無論是做詩,還是填詩,對現代人來說都是較煩瑣的。如果你想拋開這些去做詩填詞也是可的,但千萬不要自稱是格律詩,或稱是什麼詞牌。

也許,這些東西只能算是技巧,而不是什麼學問。但是,如果認真起來還很麻煩。因為雖然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可音韻卻又分為十五部。如平聲分為一東,二冬等;仄聲分為,一董,二腫等….…在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胡風漢月


謝謝邀請,詩詞中的平仄是漢語獨有的特色,也因為平仄的存在,才使得詩詞有了抑揚頓挫之感,平聲相當於現代漢語拼音的一二聲,仄聲相當於現在的三四聲,古入聲去聲比較難分辨,大概就是發聲短而急就是古入去聲。有首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白就是古入聲字。格律可以百度一下,多讀多寫幾句,會發現古漢語文學很美,當然也可以用新韻來寫,也是不錯的選擇。


享受詩詞世界


平和仄是漢語中的兩類聲調。漢語有四個聲調,古四聲為平,上,去,入。其中平為平聲,其餘為仄聲。今四聲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其中陰平,陽平為平聲,其餘為仄聲。由於語音的演變,有平分陰陽,入派三聲的說法。而入聲的消弭,給今人在鑑賞古詩詞的平仄抑揚之美時,造成一定的困惑。好在南方一些地區的方言中還保留了入聲,所以,一些人用其方言來吟誦詩詞時,尚有古代韻律之美。而習慣講普通話的人在學習古詩詞平仄格律時就要下一番功夫了。例如,白日依山盡,仄仄平平仄,黃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窮千里目,仄平平仄仄,更上一層樓,仄仄仄平平。其中欲字可平可仄。


ZDZ13168231437


平仄是由字的發音的差異,由人們感受並總結出來的。發現字音平仄並在詩賦中有意交替使用平仄不同的字(詞),是在南北朝時期。為什麼要交替?就存於1,讀得不拗口,2,有了跌宕起伏長聲短調的字音(詞組)交替後,增加了節奏感,3,由於詩歌往往伴以音樂,有平仄交替的詞字更容易與音樂產生和諧感,4,詩歌是飽含情感的文學作品,即便在無音樂伴時誦讀,因情感表達、渲瀉的需要,必須在誦讀時,在各字發音的高低仰揚頓挫長短上,藉助字本身的音調。正是這些,決定託志言情抒意的詩詞賦必須有平仄要求。以五言格律詞為例:

白日依山盡,仄仄平平仄(句詞結構二、二、一式,即白日、依山、和盡各為一個單位,也可把依山盡三字視為一個詞組單位),這樣就出現詞的長短丶仰揚、輕重和發時舌、腔及腔內發音氣流的不同,從而產生節奏感;黃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同為二、三式結構)為什麼要與第一句平不相反呢?就是如不相反,與第一句一樣,就呆板無變化,有損具有音樂美感(音韻);欲窮千里目,中平中仄仄(注意,這句的平仄可視為與第二句一樣,之所以有變化,是因為詞組的音節在每組的未字上,也因為需要表達的事物(意向)不可能都能找到仄仄或平平的詞組,所以每組詞的第一個字平仄可靈活使用(只要不出現孤平、三尾平、三尾仄即可),這就是所謂的"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再就是為了避免第三句簡單重複第一句的平仄產生的呆板,從整詩範圍內不失(或叫增強)節奏、音樂感,這種平仄安排使還產生了第2句與第3句上下的"沾";更上一層樓,仄仄中平平,回到第一句平仄結構,恰如一個音樂旋律週期,使節奏交替完成。


手機用戶59950650885


詩詞鑑賞平仄,是指在意境、韻腳的基礎上,為了閱讀朗朗上口,抑揚頓挫分明,而講究平仄相對。例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則應“仄仄平平仄仄平"。同時還有“1、3、5不論,2、4、6分明",忌“三仄尾、三平尾"等等。依照現代平仄劃分,漢語拼音聲調“1、2聲為平,3、4聲為仄"。獻醜了!


百歲樂696585


平仄的區分,主要是因為平聲字易於髮長音而,仄聲字一般不拖長音,否則就要轉字。比如,媽、麻兩個平聲字,拖多長的發音都行,但馬、罵兩個仄聲字,由於發音不能無限上升或者下降,這兩個字拖長髮音就會轉字,也就是轉成媽或者麻的發音了。在唐詩宋詞的律詩、律絕中,絕大部分押平聲韻,極少有押仄聲韻的。通過把詩句中平聲字讀長音,仄聲字適當讀短音,就使得詩有了韻律感。事實上,按照押平聲韻,五言律詩只有平起和仄起兩種基本格式,七言詩只是在五言句首擴展兩個字的頭。


bigaix


詩有古風,而古風多有抝救,與格律絕緣不同。黃庭堅詩多抝體,如黃公權家荔枝綠,寥致平家綠荔枝,試傾一杯重碧色,快剝千夥輕紅肌。第三)句就是抝救式。連用四平聲之抝式,一般人不善於此。還有古風三平尾常見,杜甫韓愈多寫此體長篇,且韻腳多仄去聲,現在人罕難追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