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武帝没有独尊儒家,而是独尊阴阳家,之后的历史会是怎么样的?

小小米格


阴阳家是先秦诸子百家学派之一。

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起源于道家,属于道家支派,却别具一格,由齐国人邹衍所创,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派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至今深深影响着我们。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学术大爆发的一个盛世,学术派别数以百计,统称为诸子百家,经过发展形成十二家学派: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最后成为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始皇扫六合一统天下后,秦国以法家治国,立国十几年后,秦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经过楚汉争霸而胜再度统一天下以后,汉朝前期以道家治国,推崇黄老之术,讲究无为而治,对恢复当时社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造就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至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开始以儒家治国

,其后历朝历代王朝皆以儒家治国,深刻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的风云变幻。

封建社会,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一人独尊,万物皆是统治工具,包括学派思想,经过一番实验,儒家成为最适合统治的工具,并随着统治者的需要而一再被更改,阉割改变后的儒家成为最利于帝王统治的工具,如儒家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不利于统治的思想被阉割而出,最终至明清时儒家思想已是面目全非,这也是后世之人多有诟病儒家之因。

法家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贵族利益得不到保证,碰上励精图治的强势秦孝公,碰上急需改革上升的一方政权时尚可,长时间下阻力甚大,反而会适得其反,随着秦亡而最先出局。

道家与儒家的最大不同在于,道家以出世之态而治世,儒家以入世之态而治世,远有道家始祖老子出函谷关后神秘消失,近有西汉开国第一谋士张良神秘登场,屡出奇计助太祖刘邦定天下,后又急流勇退而退场,道家的无为而治讲究以静制动,适合汉初百废待兴,急剧恢复的局面,却不适合汉武帝时开疆辟土万里击匈奴那种热血沸腾时代,道家的出世神秘感太强,不利于统治,亦不好阉割删改,最后也是出局。

儒家讲究忠孝仁义,着重君君臣臣的礼制秩序,与统治者的想法不谋而合,与老子的神秘不同,孔子毕生都在颠沛流离的路上宣扬自己的思想,儒家思想入世很深,深得统治者喜爱,最终笑到最后。

纵横家也在战国时流行一时,辉煌无比,纵横即合纵连横,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纵横家苏秦合纵六国而抗秦,逼秦废弃帝位;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蔺相如言语间意气风发而完璧归赵;可惜受其局限性最后没有成为治国思想。

道家的治世思想,无为而治,治世之良策尚没有成为最终的治国思想,身为道家支派的阴阳家,出世感更强,更侧重于阴阳五行的自然学说,治世之道更是不现实,汉武帝之雄才大略亦不会用。

就算假设汉武帝独尊阴阳家,也只是阴阳五行学之风兴起,不利于治世后,也会如之前的法家道家出局,最多延缓儒家独尊之局,之后历史不会有更大改变,至多阴阳家盛极一时影响更深一些罢了。


宋安之



汉武帝从来没有独尊儒术。而是重用法家酷吏张汤、杜周、江充,罗织罪名,制造冤狱。屠戮群臣和骨肉至亲。

汉武帝为什么会嗜杀无度。只有在法家思想中能找到答案。法家认为君臣关系是敌、奴、臣,即大臣是国君的死敌和奴才。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有曰:君臣之利异,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八经》有曰:知君臣之利异者王,利同者劫,与共事者杀。 韩非子用大量的故事,将君主死敌之说诠释的淋漓尽致。

在《说林》中,有一则卫人教女的故事:

卫人嫁女前,教之曰:“为人妻被休者,乃常有之事。与丈夫白头偕老者,甚为少见。故出嫁之后,要私攒财物。”卫女便依父之言为之,并因此被休。卫女带回娘家的财产,是其嫁妆的数倍。卫人不以为教女不当,还自以为聪明,生财有道。 故事之后,韩非言道:“今人臣之为官者,皆卫人之类也。”

韩非在《难四》中称,群臣皆有阳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既然群臣皆似阳虎,随时准备谋反叛乱,那诛杀之便是天经地义:


元光四年冬,魏其侯窦婴有罪,弃市。

元狩元年十一月,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诛。党与死者数万人。

元狩五年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有罪,自杀。

元鼎二年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张汤有罪,自杀。

十二月,丞相青翟下狱死。

元鼎五年九月,丞相赵周下狱死,乐通侯栾大腰斩。

天汉三年春二月,御史大夫王卿有罪,自杀。

太始元年春正月,将军敖有罪,腰斩。

后元元年夏六月,御史大夫商丘成有罪,自杀。

除了群臣外,就连国君的夫人、儿子也是其死敌。

《韩非子·备内》有曰:万乘之主,千乘之君,立嫡子为储君后,夫人和太子便希望君主早死。夫人、太子欲君之死,非爱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众,则人主危。



在《八奸》中,“同床”、“在旁”、“父兄”被韩非视为最大的威胁。这些法家思想决定了汉武帝的另一大嗜好——屠戮自己的骨肉至亲:

一、屠戮群臣。

元光五年,张汤查出陈皇后施巫蛊之邪术,祝告鬼神,祸害他人,属大逆无道。陈皇后被废,三百多人被诛连。这仅仅是巫蛊之祸的前奏。

征和二年秋七月,韩说、江充等在太子宫发现巫蛊。太子认为,若听之任之。皇族将被天子赶尽杀绝,自己与母亲更是必死无疑。于是,先发制人。武帝命丞相刘屈氂平叛,死者数万人。太子、皇后皆死。

汉武帝利用巫蛊之祸,将自己的妻子、儿子、女儿、儿媳、孙子、孙媳,几乎满门抄斩。长安城中数万军民也命赴黄泉,连没有参与镇压的任安等人也被腰斩,太子门客基本上都被灭族。不久之后,汉武帝又开始重新调查巫蛊之祸,从而开始新一轮屠杀,江充已死,这回杀他全家,苏文被烧死。就连平定太子叛乱有功的刘屈氂等人也全部被杀。死于巫蛊之祸者,达数十万人。

韩非子有曰:刑不避大夫,近爱必诛。大夫和近爱皆是君主的死敌。

二、重用法家张汤,践踏法制。 汉武帝重用法家张汤,张汤罗织罪名,制造冤狱。甚至定腹诽之罪。 汉文帝时,已经废除暴秦的毁谤罪,夷族连坐。至汉武帝时,法家又死灰复燃。 汉武帝重用张汤,立见知之罪——不告发他人,同罪。 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罗织罪名,制造冤狱。

定腹诽之罪:汉武帝与张汤谋划,造白鹿皮币。武帝问与儒家颜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苍碧,值数千。而其皮值数万,本末相称。天子不悦。张汤见颜异嘴角微动,不应答。张汤奏颜异不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 唐代的来俊臣可谓张汤转世。张、来二人的命运也必然相同——不得好死。

元鼎二年,张汤欲罗织罪名,诬陷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李文与朱买臣先发制人的告发张汤,汉武帝明知真相,假装糊涂,诛杀张汤。之后,天子又突然清醒,查办诛杀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

此外,汉武帝还迷信阴阳五行学派,寻仙求长生。


杨朱学派


先秦诸子百家,也就儒家法家的理论体系相对完善。对于社会有清晰的认识和规范。说通俗点,就是制度化。思想理论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为稳定的政治体系打下基础。缓和阶层矛盾,保证了政权的稳定,其它流派对于国家和社会阶层没有制度化,只是简单的将矛盾进行冲突和对立。然而秦灭六国后,历朝历代都在致力建立统一大帝国,这种政治形态下,阴阳家的理论支撑不起统一的大帝国集权统治的。不管儒家的局限性,但是从它产生以来格局还是比较大的,始终是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对象。对于各个阶层做了一定规范,上至王权下至平民都有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就相当有效巩固阶层统治,维持政权。其实中国两千年来,统治阶层的手段都不是只靠儒家。君主至高无上和集权专治都是法家的主要特征。只是法家的那一套过于苛刻,短时间还可以。所以用儒家来缓和矛盾,儒家理论在特征上是尊上亲下。阴阳家不太了解,但是历史做出的选择,当然是有那个时代的合理性的。细分原因有很多,建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几个方面去思考。我个人还是觉得,靠阴阳家,成就不了从汉武帝到现在的这2000多年的文明历史。


反美反日反韩急先锋


很有意思的问题。儒家思想兴起,主要原因还是适合了新兴地主阶级,并发展出一整套修身治国理论,才被统治者采用,阴阳家的思想并不适合治国或者说还不完美。好吧~畅想一下也无妨:阴阳家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核心内容就是阴阳相生、五行相克,秦统一中国奉行法家,然后就崩溃了,这时期阴阳家发展不大;时间进入两汉,阴阳家大兴,在皇权的支持下,吸收其他流派的思想精华尤其是道家思想,道教会过早的出现,统治者为了统一思想一样会使用罢黜百家的手段,这个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然后受到道教排挤和吸收,道家的理论更丰富了,至少有了地狱的说法,佛教也会扎根,但也是苦撑着,统治者们开始追求成仙长生,中医药爆发式发展,或许艾滋病那时候就能有解药了,民间开始效仿,这对社会发展是不利的,国力会衰弱,可炼丹术的发展促进火药过早出现,火药武器过早出现,天文学数学蓬勃发展,游牧民族来了,但被火药武器赶走;魏晋时代玄学不会兴起,火药武器发展更为犀利,游牧民族不会占到便宜,祈祷他们不会掌握火药武器吧;唐,不知道这会还是强大帝国么,毕竟统治阶级都想成仙,哪有心思治理国家?……编不下去了,如果以阴阳家为治国思想,全国上下一片修仙的氛围,汉族可能早已经让游牧民族灭光了,五胡乱华都撑不过去。


我有一只羊1


谢邀。虽然说独尊儒术,但是这个儒跟先秦的儒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此时的儒,不仅仅是儒这么简单,他是综合了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道家思想的这么一个杂物,跟后来的宋明理学差不多,也就是名为儒术,实际上内容很驳杂。阴阳家这个流派我没有细关心过,所以不太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他主要的精髓我倒是知道一些。阴阳家不会成为思想主流,这个是可以肯定的,所以你的假设并不成立。谢谢


乾坤正法79859246


"阴阳"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其基本线路,所以称为"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寻找逝去的曾经


先秦诸子,不过道术之别。儒道为道,其余为术。汉武帝并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过是把儒家提高到道的位置而已。汉代阴阳五行之说,谶纬之术盛行就可见一般,可以说贯穿到汉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葉淩風


皇权不会那么稳固,能人异士将增多,或许我们会提前进入扁平化的社会,群龙无首,吉,这个天象或许能提前出现,知道道家的原理是什么吗,就是去中心化,就是顺应天理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