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又玩大啦!原來《清明上河圖》還能這樣看?

關注易家文化學府,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華夏五千年大國風範。

故宮博物院又玩大啦!原來《清明上河圖》還能這樣看?

201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0週年的書畫大展——“石渠寶笈”,引發了一次全民觀展狂潮,當時故宮每天接待觀眾近萬人,而這萬人空巷的原因正是全卷展出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

故宮博物院又玩大啦!原來《清明上河圖》還能這樣看?

《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文化感召力?

故宮博物院又玩大啦!原來《清明上河圖》還能這樣看?

因為在時間的長河中,這幅畫卷沒有在物質世界的生死輪迴中消失,而是真真切切成為了我們民族精神文化世界中的一部分。

北宋畫家張擇端以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的絹本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也為後世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故宮博物院又玩大啦!原來《清明上河圖》還能這樣看?

《清明上河圖》局部

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採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

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

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小到市招上的文字,其間穿插各種情節,組織得錯落有致,同時又具有情趣。

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

充分表現了畫家張擇端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畫面組織及控制能力。

《清明上河圖》中

“清明”與“上河”分別有什麼含義呢?

故宮博物院又玩大啦!原來《清明上河圖》還能這樣看?

專家學者通過對“清明”的考證得出三種觀點:

1、清明節之意;

2、清明坊之意;

3、清明盛世之意。

關於“上河”的含義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

1、河的上游;

2、逆水行舟;

3、上墳;

4、趕集上街。

關於張擇端繪製鉅作《清明上河圖》背後的深意,我們在此不做探究,但是在這裡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今年5月18日——10月18日期間,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再次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令人更加驚喜的是,這次展覽藉助了科技手段,打造了一處融合8K超高清數字互動技術、4D動感影像,以及眾多藝術形態的多層次交互沉浸體驗空間。

讓參展者成為長卷中的人物,橫渡那條源遠流長的汴河,在宋代的人文雅韻中喚醒文化的記憶。

隨著畫卷徐徐展開,我們彷彿已徜徉於汴河之上,河上來往的船舶、岸邊的樹木、遊走在茶樓、酒肆、客棧裡的路人,都從我們眼前掠過。

畫卷緩緩合上,我們也都被捲入歲月的長河之中,身臨其境般感受十二世紀中國都城的車水馬龍和紛繁喧囂。

故宮博物院又玩大啦!原來《清明上河圖》還能這樣看?

這種調動參展者各方面感官的沉浸式體驗,不僅符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更讓這樣一幅畫卷流動了起來,真正做到了讓文物“活起來”,這將會吸引更多的人對於這幅畫、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研究,也會再一次引發全民觀展狂潮。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璀璨歷史的文明古國,但如何科學地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卻困難重重,尤其是有效地讓“接觸難、看不懂”的博物館文物“活起來”更是個大難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推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給我們的實際工作指明瞭方向。

5月1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共七大國家一級博物館集體入駐抖音,與抖音合作推出“博物館抖音創意視頻大賽”就是一次創新性的嘗試,有效地解決了長期困擾博物館的諸多痛點。

正如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所說:“我也在想,難道文物一定要擺在展櫃裡才叫展示嗎?其實更重要的是融入民眾生活,與現實生活發生聯繫。”

對於這種傳統文化和科技相結合的展覽,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