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暑伏勿忘護脾土

本內容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範推廣項目審核認證。


四季養生——暑伏勿忘護脾土

又到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三伏天"。 "伏"是中國傳統曆法中的稱謂,又可稱"長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一種總結歸納, "伏"的含義為藏伏在地下。春、夏、長夏、秋、冬分別冠以木、火、土、金、水。按照五行的規則,自然循環,由夏到秋,為火克金,那麼金就要潛伏一段時間,也可以用"潛伏"來解釋"伏",這就是伏天的解釋。

四季養生——暑伏勿忘護脾土

伏天為何要護脾

中醫理論中,五臟對應時節,脾臟與"長夏"也就是"伏天"相通應。脾在中醫理論中為後天之本,主要功能是幫助人體運化水谷,簡單來說就是消化人體進食的食物進而轉化成人體生存的必備營養物質,人體後天的生存要依賴脾的功能來實現,所以脾的功能正常是人體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在長夏時節也就是"三伏天"養脾攝生,是保持脾功能正常發揮的保健方法,暑伏時節不可忽略養護脾土。

四季養生——暑伏勿忘護脾土

夏季多暑溼,炎熱的天氣加上潮溼悶熱,極易損傷身體健康,尤其是脾氣。因為脾臟有個特性,喜愛乾燥,厭惡潮溼,過於潮溼脾臟的功能就受損了。脾受損,消化吸收功能就下降了,所以有的人在三伏天容易出現口中發甜、沒有味道,身體困重沒有精神,甚至出溼疹、腹瀉、消瘦,這都是溼氣傷害了脾的表現。那麼三伏天要如何養護脾土呢?

四季養生——暑伏勿忘護脾土

養護脾土要牢記

  • 飲食注意

現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經常喜歡暴飲暴食,喜食生冷寒涼的食物,尤其在炎熱的三伏天,這樣最易傷陽氣,也會損傷脾氣,這個時候就需要在飲食上多加註意,養護脾土。而在與脾土對應的三伏天裡,正是養護脾土的好時機。夏季氣溫高、氣候潮溼,人們容易出汗,耗損了大量的體液和營養物質,十分適合養脾除溼,做到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少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這就是保護脾氣的第一步。

  • 情緒調節

三伏天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等,過多的思慮也會損傷脾土,影響脾的正常功能,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持樂觀的心態,少些思慮,多些開朗,養護脾氣。

  • 養生食療
四季養生——暑伏勿忘護脾土

在三伏天裡還應適當多吃一些甘、酸對脾臟有好處的食物,例如山藥、薏米、菠蘿等,還可以食用一些去火的食物,最好的是綠豆、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牛奶營養全面,可以溫脾、補水、滋陰,也是夏季護脾食療的良品。

  •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中醫非常重要的保健治療手段,養護脾土也可以使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按摩足三里這個穴位,能健脾和胃、調理氣機,適用於各種脾胃不適的症狀。足三里位於人體小腿上,在外側膝蓋下膝眼的直下方三寸處,每日用手指按揉50到100次可以起效。

四季養生——暑伏勿忘護脾土

值得注意的是,中醫所說的脾與西醫解剖學中的脾並不能混於一談,養護脾土只是一種養生手段,並不能解決一切身體健康問題,如果在三伏天裡出現了嚴重的身體不適,應即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四季養生——暑伏勿忘護脾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