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为何被金圣叹称为“天人”?

刘宽新


武松是梁山一百零八人中金圣叹最钟爱的人物之一,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明确地说:“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金圣叹认为武松是上上等的人物,甚至“人中绝顶”的鲁智深都有“不及武松处”。

金圣叹评价武松:“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一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金圣叹将武松看作是集梁山群雄优秀性格之大成的人物,这种评价是相当高的。

几百年来,一般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所认识的武松,都是相对单一性格的人物形象。他是英勇打虎的英雄,杀人报仇的义士、打抱不平的好汉、梁山泊的主要头领之一,后来又加上一条,他又是宋江招安路线的坚定反对派。

金圣叹在对武松做出“天人”评价时,也指出了武松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成长过程。

武松开始只是一个喝醉酒就爱打人的市井混混的角色,即使因为命案逃到柴进的庄上,仍然积习不改,他喝醉了酒,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在柴进庄上,宋江因为不小心把火星溅到武松面上,武松不分青红皂白,马上跳起来打人。

宋江结识武松后, “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金圣叹因此批道:“何物小吏,使人变化气质。”宋江在“相陪”中加紧对武松开导、教育,让武松受到从未有过的人生教诲。金圣叹留意到人们不在意的“相陪”一词中的丰富含义,短短一语批出了其中奥妙。

武松打虎的整个过程,在金圣叹看来,也暴露了武松性格中的弱点。武松在酒店里夸下海口,将话讲尽讲绝,硬撑面子而不留余地。他上山后真知有虎,心里害怕,本想回店,又怕店家耻笑,金圣叹批道:“以性命与名誉对算,不亦异乎?”

正因为这些性格上的弱点,他后来被张都监、施恩等利用,给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烦。

武松既忠厚仁德,善良仁慈,也有狠毒过头的一面。比如打虎以后,他把赏金都散给了猎户;在血溅鸳鸯楼时,所杀张府内的十九人中,有多人是无辜的下人。

金圣叹注意到武松的性格既端庄严肃,又幽默轻快。他对待嫂子潘金莲的勾引,义正辞严;在十字坡又恶作剧地调戏孙二娘;在醉打蒋门神时,故意调戏蒋门神的小妾。金圣叹说:“写武松便幻出无数风话,于是读者但觉峰回谷转,又来到一处胜地。”他提醒读者欣赏武松滑稽诙谐的幽默感,赞扬《水浒》作者刻划人物个性的婀娜多姿、变化多端的艺术手段。

金圣叹也注意到,武松常常自称粗人,其实心思也相当细密。比如为武大郎报仇,杀西门庆、潘金莲过程中的侦查、取证,请邻居作证等,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金圣叹的可贵之处在于,作为一个读者和评论家,他能注意到人物的复杂性和成长过程,在很多读者不注意的地方,他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发现。


麻辣一加一


纵观整部《水浒传》虽然写尽快意恩仇的故事,但是唯独两个人为大众所最喜爱,此二人便是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以至于大神级别的人物金圣叹将鲁智深称之为“阔人”,武松称之为“天人”。以此可见金老先生对这两个人物形象也是颇有喜爱褒扬之情。金圣叹曾言“人人未若武松之绝伦超群”?,金圣叹认为武松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天人”。

不只是金圣叹,就连极度鄙视《水浒传》,为此自己还专门写了一部贬低梁山泊人物的《荡寇志》的俞万春。在写道武松一段的时候,也不敢肆意辱之,在他的心中武松是个上品的人物。俞万春此人对梁山泊这些人物极为鄙视,尤其宋江,曾立誓要在他的笔下将梁山好汉个个诛绝,但惟独不敢唐突武松的死。在写道武松之死时,仍用了一些赞扬的语句“独自一人,执棍挺腰,怒目圆睁,威风凛凛,踞坐石上”。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武松的喜爱更是一目了然,不惜用了回来描写自己笔下的这个人物。

为何大家都对武松喜爱呢,甚至被金圣叹夸赞为“天人”呢?其实不难找到原因。武松其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也认识一些字,出场之时也算是个无业游民,但是却极度重义气、懂得知恩图报,加之景阳冈打虎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对兄长的爱护、面对西门庆和张都监等人迫害后,那股子报仇雪恨展现出的伸张正义的精神等等,这使得生活在封建社会中不同身份和等级的人们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这样的人能不受欢迎吗。

以至于武松的结局也是完美的,虽然断了条手臂,但是却知道急流勇退,不贪恋富贵,甘心在六和寺青灯古佛安度晚年,最终被朝廷封赠清忠祖师,寿享80岁,无疾而终,实乃天人也!


大狮


我想问一下,有多少人看完整《水浒传》,肯定有人不知道《水浒传》的故事.读了这本书的人一定能全部记住了吗?开玩笑,我想大家都彼此彼此吧!


第三十章你懂?所以看书吧,再叨叨叨叨叨叨你认识吗?看书吧。连基本常识都不懂,少年………………………………

已有一篇文章自己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