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历史上真的有“武松”这个人物吗?武松在哪里?

1OO05达


有,在北宋时期的杭州市。下面是我的见解。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有让人钦佩的英雄好汉,也有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贪官污吏。其中有一位好汉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他就是打虎英雄武松了。武松武艺非凡,亦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除了“武松打虎”这个事迹外,还有“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单臂擒方腊”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脍炙人口,让人津津乐道,拍手称快。


武松的行侠仗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也一直在社会中流传。 武松打虎等故事都是出于小说《水浒传》中,所以大家可能觉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是施耐庵杜撰出来的,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武松这一人物的。 其实不然,历史上确实有武松其人,但无其事。

《浙江通志》、《杭州府志》、《临安县志》等史籍中均记载了武松这个人。书中记载到:武松, 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非常欣赏武松,认为武松武艺高强,身强体壮,乃是少见的侠义壮士,于是邀请武松担任知府督头一职。武松感恩高知府的赏识之恩,不久就立功,又被高知府提升为提辖。成为了高知府的得力助手。但是好景不长,高知府一心想做个好官 做个清官,做个为百姓谋求更好生活的官。然而做好官容易得罪权贵,高权因得罪权贵而受奸人诬陷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赶出了官府,重新变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继任知府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儿子,和蔡京一样也是个贪官,鱼肉百姓,是一个大奸臣。他仗着其父的权威,在杭州作威作福,横行乡里为非作歹,老百姓恨得牙痒痒,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蔡虎”。好打抱不平的侠士武松对这个“蔡虎”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杀掉这只“蔡虎”。

于是武松便探察时机,身上怀着匕首,藏在蔡府附近,终于让他等到了时机:他等到“蔡虎”前呼后拥回来的时候迅速冲上前去,猛刺数刀结束了这个大奸臣的性命。但武松自身也遭到了官兵们的蜂拥围堵,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捕入狱,后来在狱中遭受重刑而死。 武松在狱中受刑而死,并没有上梁山。


杭州老百姓“深感其德”,为了记念武松,将他葬在杭州北山街西泠桥畔, 面对着秀丽的西湖。后有人题碑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武松,他虽然没有小说中一般有许多英雄事迹,只有除掉了“蔡虎”这一个,但就只这一件便可让当时及后世的人们所敬重,这是直正的侠义之士。 后来施耐庵经过艺术加工,将他塑造成《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书中的武松得享天年,实在是一种符合老百姓心愿的美好的艺术处理。


卡塔库力


我想大家对于武松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很多都是来自于《水浒传》等书籍或者相关戏曲,在《水浒传》里面我们都知道武松的故事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来歌颂,包括“景阳冈打虎”、“供人头武二郎设祭”、“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飞云浦”、“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松夜走蜈蚣岭”等等,这些故事虽然精彩绝伦,让人看了荷尔蒙爆棚。但是这些都是小说,小说是为了迎合观众所以难免加入了很多戏剧和夸张的成分在里面。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武松到底存不存在呢?根据《西湖大观》、《杭州府志》、《临安县志》以及《浙江通志》等史料的记载历史上武松确有其人,据史料记载武松在北宋时期的杭州知府担任提辖一职(相当于现在一级警司,排长或连长)主要职责是掌管军旅训练教阅,督捕盗贼等。其实早年的武松原本是浪迹江湖的卖艺人,杭州知府高权有一次偶然遇到武松看到武松武艺高超,人才出众便邀请他进入衙门充当都头,后来被提升为提辖成为高权的得力助手。但是好景不长高权因为得罪当朝权贵被奸人陷害而被贬职,武松受到牵连被逐出衙门。而此时杭州知府的继任者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而蔡鋆此人依靠其父亲是当朝权贵在杭州当地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使得当地怨声载道,当地百姓便送蔡鋆外号“蔡虎”。武松向来看不惯这种为非作歹的奸人,于是决心放手一搏无论什么代价都要取蔡鋆人头为民除害。有一天,武松事先准备好武器藏在身上,更换姓名进入蔡府,等看到蔡鋆之后便一个箭步冲到其面前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场结束其性命。后来武松在蔡府大量士兵的包围下锒铛入狱,在狱中遭到蔡府势力的严刑拷打最终惨死狱中。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只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对武松的一些事列进行了艺术的升华和渲染,目的是让《水浒传》更接近普通老百姓,更符合百姓们铲除贪官污吏的美好心愿。


小闫爱书影


一定没有这个人物,因为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事先画了108幅人物画图,根据画图巧妙构思人物性格,又迎合当时人们的所想所向,安排故事情节,才有了这么精彩的佳作。所以说根本没有真实的武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