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練習毛筆字好處多,好的方法這裡找2

兒童練習毛筆字好處多,好的方法這裡找2

4.捺畫的寫法。

捺畫的樣子非常美,像只小鵝在喝水。

大肚長脖尖尾巴,一波三折是骨架。

逆鋒起筆鋪開鋒,平拽側出自然成。

這是學習捺畫的歌謠。捺畫是八個基本筆畫中比較難寫的一種,寫好了非常好看。

為了讓孩子們寫這捺畫,除了充分運用前三筆的知識以外,一定要多下功夫認真地、反覆地講解,並在指導書寫的過程中,多加具體指導,個別進步慢的孩子,要手把手地輔導幾遍。這裡要重點講明三個要點:

第一,一波三折。什麼叫波?什麼叫折?所說的波實際就是指的捺畫,為什麼叫波呢?因為捺畫的形態有點像波浪。這是古人對捺畫的形象比喻。仔細想一下,捺畫也的確像是從高坡上下來的一段流水。所說的三折,就是一個捺畫要有三道變化。對孩子們不要講得太複雜,就說:一波三折就是一個捺畫有三道彎的意思,就可以了。這三道彎,第一道彎最短,第二道彎最長,第三道彎是平的。

書法對捺的要求,必須是三折,多一折少一折就算病筆。

第二,逆鋒起筆鋪開鋒。懂得了一波三折的道理之後,明白了捺畫的總的行筆路線,看清了捺畫的骨架,可是寫毛筆字光有骨架不行,還得要有血有肉。說到的逆鋒下筆鋪開鋒,就是講的運筆方法。就是按照一波三折的路線,逆鋒下筆之後稍稍行筆,就算完成了第一折;接著就沿著從左上到右下的斜度逐漸地把筆鋒鋪開,也就是說筆鋒由輕到重逐漸鋪開,寫出來的筆畫由細到粗,到最粗的時候,也就完成了第二折的任務。

第三,平拽側出。這是寫捺畫特有的筆法。平拽就是第二折結束;第三折開始以後,筆鋒稍稍停頓一下,然後沿著水平拽出尖來。側出就是說平拽的同時,筆鋒要沿著順時針的方向轉動,變成側鋒,讓筆鋒沿著第三折上側出鋒。

這裡所用的拽字,是捺畫的專用動作。為什麼叫拽?因為書法要求,除捺畫以外的任何一個筆畫,在書寫時不允許肘尖移動(懸肘例外)。只有寫捺畫時,才允許動一動。

為了讓孩子們看清楚寫捺畫的每一個過程,最好是以手代筆,在黑板上進行表演。方法是教師將右手的五指聚攏在一起,對孩子們說:這就是一支只有五根毫筆的大毛筆。然後,大姆指逐漸向上收攏,中指尖貼著上側,五指一面平拽,一面漸漸聚在一起,拽出尖畫來。告訴孩子們:看!這就是平拽側出。

拽捺的方法,據說是書法的聖人王羲之留下來的。

王羲之年輕的時候,研究書法非常刻苦。有一天,其他筆畫都寫得差不多了,只有捺畫寫得很不滿意。於是他就躲進後花園的書房裡專心致志地研究怎麼樣把捺畫寫好。寫呀,寫呀,不知寫了多少遍,始終不太理想。眼看已經中午了,王羲之連吃飯都忘了,還是一個勁地寫。他的夫人怕王羲之餓壞了,忙著來給他送飯。夫人端著飯菜走進書房,進門就輕輕地說:“先別寫了,洗洗手吃飯吧!”王羲之寫得太用心了,根本沒聽見。夫人暗暗地笑了笑,又向前走了幾步,說:“吃飯吧!”王羲之還是沒聽見。夫人心想:真是入迷了!於是端著飯菜慢慢地走到了王羲之的身邊,抓住他右手的衣袖,輕輕一拽說:“吃飯吧!”王羲之寫捺正寫到第三折,被夫人這麼一拽,結果拽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捺畫來,王羲之樂得大喊一聲:“好!”差一點把飯菜碰撤了,從此以後就留下了拽捺這種說法。

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了之後,很能振奮精神,激發興趣。

5.點畫的寫法。已經學會了橫、豎、撇、捺,再學點畫容易多了。對於點畫的寫法一般有這樣的看法,認為拿起筆來蘸滿墨,順手一按就是一個很好的點畫,其實這是不對的,一定要給小朋友們講清楚,書法中任何一個筆畫,都不是隨便一下子寫成的,而是要通過幾個過程才能寫成,點畫也是這樣。寫點畫也要逆鋒入筆,也要按筆、行筆、頓筆、回鋒。這樣寫出來的點畫才能飽滿、圓潤,富有變化,才是活的筆畫,而不是一塊死疙瘩。為了寫好點畫,我們為孩子們編寫了這樣一首歌謠:

點畫像個大瓜籽,像個青蛙沒有腿,

逆鋒起筆大回彎,就像畫個扁扁圈。

寫點畫,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起筆千萬不要露鋒,就是要逆鋒入筆,注意按筆時不要讓點畫太尖,“青蛙”的嘴太尖就不是青蛙了。

第二,點畫要寫得肚平背弓,也就是說,青蛙的肚皮處是平的,而背部是圓圓的,注意不要寫成凹肚,那叫病筆,是書法很忌諱的。

第三,歌謠中說:就像畫個扁扁圈,但是絕對不能畫,畫和寫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畫往往是順鋒乎塗、直抹,寫是要靠腕力的提、按、頓、挫的功夫。所以說只是像,但不等於是。

指導孩子們寫點畫時,可以寫這樣幾個字;玉、令、江、半等。

兒童練習毛筆字好處多,好的方法這裡找2

6.挑畫的寫法。

挑畫和其它筆畫的寫法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可以露鋒起筆,接著向右下方按筆,接著右上轉鋒,然後正鋒,向右上方出鋒。寫挑畫的歌謠是:

寫挑就像打對號,露鋒起筆鋪開毫,

轉鋒向上大半圈,順勢右上挑出尖。

這裡所說的寫挑畫好像打對號,是指寫挑畫的行筆路線。轉鋒向上的時候,要用腕力和手捻筆桿的方法相結合,右上出鋒挑出去之前,一定要轉出鋒。做到中鋒出鋒,千萬不要側鋒,側鋒挑出的筆畫不單是下側容易出現鋸鋸齒,不整齊,而且缺乏力度,不厚實、不圓潤。

挑畫的基本形狀,也有兩種。一種是像倒放著的短撇,叫直挑;另一種是像在點畫的右上端加了一個小短挑,所以叫點挑,也有叫挑點。會寫點畫,又會寫挑畫,自然也就會寫點挑。

這一節可以讓小朋友寫:以、打、次、河等字。

7.左鉤的寫法。這個筆畫本來叫做厥畫,這個厥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厥畫?翻了不少書,都沒得到明確的答案,只有一本書上說“厥”是彎腰的意思,一個人彎下腰,腳尖朝前的樣子就是厥。明白地講就叫它左鉤,因為下面還有鉤畫,就叫它右鉤,以示區別。

左鉤和右鉤,實際上是複合筆畫,也就是說,它是兩個筆畫拼在一起的。鉤畫只能和豎畫或橫畫配合起來,不然的話它就無法把它的形狀表現出來。

乍一看鉤畫好像不太好寫,實際上如果橫畫、豎畫寫得比較熟練的話,鉤畫是很容易寫好的。像這個左鉤的寫法,實際就是先寫一個豎畫,先逆鋒入筆,按筆正鋒、行筆、提筆、頓筆、回鋒,在回鋒的地方頓一頓筆,再把筆鋒調正,然後向左出鋒,就是一個很好的鉤畫。歌謠是這樣的:

左鉤像個倒鵝頭,上平下圓“奔兒頭”。

豎畫到底大回筆,用力向左挑出去。

因為我們的輔導是以顏體為基礎的,顏體字講究鵝頭燕尾——鉤畫像鵝頭,捺畫像燕尾,所以要特別注意,寫鉤畫時上邊緣要平的,下邊緣是圓的,要用腕力和手指捻動筆桿的方法去寫。

可寫;丁、於、子、寸等字。

8.右鉤的寫法。學會左鉤,右鉤就不成問題了,因為左鉤和右鉤的樣子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方向相反,一個朝左,一個朝右。不過需要講清楚的是,右鉤裡有一個直鉤,它的形狀和左鉤大不相同,像是豎畫下面加上個短挑,如“長”和“食”、“民”等字。因為已經學過豎畫和挑畫的寫法,只要一說就明白了。這個直鉤在開始寫的時候可以兩筆寫成,寫熟了自然就會一筆寫成了。

兒童練習毛筆字好處多,好的方法這裡找2

這一節的歌謠是這樣的:

右鉤左鉤很相像,只是方向不一樣。

中鋒運筆拐圓彎。回筆朝上挑出尖。

前面已經說了,右鉤的寫法和左鉤的寫法是一樣的,只是把方向倒過來就行了。左鉤要寫成上平下圓帶“奔兒頭”,右鉤要寫成裡直外圓帶“奔兒頭”。

練習時可寫,先、元、九、心等字。

基本筆畫,講到這裡就算告一段落。下一步再繼續學習這八個基本筆畫的形狀變化和基本結構、章法等等。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既要大踏步前進,又要穩紮穩打。

由於我們始終是在完整的字裡學習筆畫的,等到八個基本筆畫學完之後,小朋友們大都能夠寫出一些筆畫簡單的字來。孩子們年齡雖小,但是求知的慾望都很強。看著老師寫的字,看著書刊、報紙以及街上的牌匾,常常心裡十分羨慕,總想試一試,自己動手寫一寫。對於孩子們這種舉動,當老師和家長的千萬不要潑冷水,更不要輕易地隨便批評,而是要加以正確的引導。雖然說急於求成是不對的,從表面上看,好像有點不聽老師的指導。如果仔細想一想,這正是我們的教學成果,說明孩子們對書法真正的有了興趣。

為了滿足小朋友們的要求,要在基本筆畫的學習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幾次複習,讓小朋友們寫一寫“天下太平”四個大字。在孩子們看來,這是很重要,很光彩,也是很“過癮”的事,他們覺得自己也能像老師一樣“揮毫疾書”了,心裡美滋滋的。實際上是老師有意讓他們複習橫、豎、撇、捺、點,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因為學會這五個筆畫之後,有些字就能寫了,如“天下太平”正好包括這五個筆畫。寫的時候要加強指導,不斷鼓勵,寫好以後,要全部掛在教室裡,走廊裡,用大紅筆打上分,有的還要蓋上大紅花的印章,讓孩子們自己看,也讓家長看,既起到鼓勵的作用,又起到了互相對比,評比競賽的作用,同時也便於老師掌握全面學習情況,便於家長、老師交流情感。八個筆畫全部學完之後,再安排幾次“創作”課,來一個全面複習,也是結業考試。可以寫一寫像“一日千里”、 “人小志大”、“書道千秋”、“祖國萬歲”等等。這樣不單單是鞏固了基本筆畫的學習成果,同時也為下一步學習基本筆畫的形態變化和學習基本結構打下良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