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幾代衡陽人共有的記憶——露天電影

承載幾代衡陽人共有的記憶——露天電影

提起露天電影,現在的90、00後或許根本無法瞭解。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那個精神文明匱乏的年代,露天電影是農村非常重要的娛樂活動,是日常生活裡最難得的消遣方式,承載了幾代衡陽人共有的記憶。

承載幾代衡陽人共有的記憶——露天電影

當時衡陽鄉下的露天電影,都是由公社電影隊送到生產大隊或小隊裡的,差不多個把月才輪到一次,有條件的地方每個月放一次是這個村經濟實力強大的標誌。後面有學校收費來包場,還有就是有人家辦好事出錢請來放映的,其費用由單位或個人承擔,觀看者不需要買票,可以隨意進場觀看。

承載幾代衡陽人共有的記憶——露天電影

放露天電影,對環境要求一點也不高,只要有一片寬敞的空地就行。在這塊空地上立兩根柱子,兩根柱子並排站立,間距大概有十幾米,用繩子將一塊白色幕布的四個角拉起,牢牢地拴在柱子上,到了晚上,它就變成了銀幕。

承載幾代衡陽人共有的記憶——露天電影

傍晚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祖孫三代,亦或一家幾口,每人手裡拿著椅子,夾著小板凳,人們成群結隊從四面八方趕赴幾公里,甚至十多公里,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看電影。人們都想早點趕到,可以坐在前排離幕布較近的位置,生怕去得晚了佔不到好位置。那種迫不及待絕對不是現在玩手機、電腦的人所能想象和體會的。

承載幾代衡陽人共有的記憶——露天電影

那時的影片大多是黑白片,基本上都是《上甘嶺》、《英雄兒女》、《地道戰》等這樣革命戰鬥類型的老故事片。偶爾能看看《少林寺》之類的這樣“高大上”的武術大片,更是讓人興奮不已,久久不能忘懷。在那個單調的年代,人們絲毫沒有覺得這些反反覆覆播放的經典老片的單調。

承載幾代衡陽人共有的記憶——露天電影

承載幾代衡陽人共有的記憶——露天電影

上世紀八十年代,露天電影的內容越顯豐富,是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的一段繁榮時期。從一朵《小花》,到《高山下的花環》,再到《紅高粱》;從《廬山戀》,到《紅衣少女》,再到《寡婦村》;從《天雲山傳奇》,到《人生》,再到《春桃》……一部部影片,一個個精彩,一段段歷史,一份份回憶……

承載幾代衡陽人共有的記憶——露天電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娛樂方式也更加多樣化,選擇也更多,諸如看電視、玩手機、平板電腦等,歌舞廳、酒吧、KTV等地更是成了都市人活躍的新場所。人們對電影的熱情不再有從前看露天電影那種快樂的感覺,也和露天電影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似乎再也難找回。父輩們時常感嘆,不知何時能再有機會,看幾場露天電影,重溫一下兒時的美好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