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美好的童年回憶:露天電影

現在,電影院、電視、手機裡都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電影,而且應有盡有。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流動放映隊是播撒精神食糧的使者,放映員是人人羨慕的職業,不過他們都是咱農村人兼職 。

農村沒有專門的放映場,自然有的屋場、學校操場就成了放電影的場所。露天電影(屋場電影)也成了我的美好記憶。哪個生產隊想要看電影,先派人把電影設備挑到自己隊裡來,然後第二天天黑放映員就到該隊去放映。

白天在學校裡我們就開始打聽今晚電影的去向,放學後趕緊回家洗澡吃飯,扎火把,不遠呢就帶把椅子。

有時候,還炒豌豆、黃豆、苞谷花帶上,洋芋挖了帶煎洋芋和燒洋芋,紅薯挖了帶燒紅薯,作為看電影時的零食。學校的操場和我家屋場是放電影次數比較多的地方。

一是位置比較好,二是場地寬敞。那時看得最多的是戰爭片,比如《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狼牙山五壯士》、《上甘嶺》、《小兵張嘎》、《兩個小八路》、《智取威虎山》、《洪湖赤衛隊》、《渡江偵察記》、《閃閃的紅星》、《大渡河》、《烈火中永生》、《永不消逝的電波》、《雞毛信》、《邱少雲》、《董存瑞炸碉堡》、《黃繼光》、《英雄兒女》等等,還有《九九豔陽天》、《阿詩瑪》、《劉三姐》、《打銅鑼補鍋》、《小二黒結婚》、《白毛女》、《孫悟空打鬧天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鬧海》、《紅孩兒》、《大篷車》等等愛情片、生活片、神話故事、國外片,還是蠻多的。

我最美好的童年回憶:露天電影

這些電影,我們反覆看,百看不厭。每次放完電影,散場時呼叫聲就會此起彼伏,有大人呼喚小孩的,有小孩喊爸媽的,有哥哥姐姐叫弟弟妹妹的,有弟弟妹妹喊哥哥姐姐的。

找到各自要找的人以後,就把火把點燃,馬上趕路,火把隊伍像數條火龍游走在各條鄉間小路上,蔚為壯觀。

人散場空後,下一個要求放電影的生產隊安派的人員幫助收拾放映設施設備,並連夜挑到他們那裡去,也還有人圍著放映員打聽明天在哪裡放映。

看完電影的第二天,小夥伴們會聚在一起討論昨天晚上看過的電影,有的小夥伴眉飛色舞手舞足蹈比劃著電影裡的動作,模仿電影裡好人壞人的聲音,有的表演得惟妙惟肖。

有一次,白天在我們教室裡放《洪湖赤衛隊》,教室裡擠滿了全校師生,個個熱得滿頭大汗,教室的門和窗堆滿了人,他們通過門縫、窗戶眼往裡瞅,有的蹬在外面用耳朵貼著板壁聽聲音。

電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人們。農忙時放電影,可以讓莊稼人身心都得到放鬆。

收割完了,農閒時放電影可以滿足莊稼人的精神需求,打發閒暇時光。露天電影也為親情友情交流搭建一個了平臺。

露天電影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也塑造了我愛憎分明的品格。

追趕電影,對於我們這些影迷來說,是從來不計較距離遠近的,幾十裡開外的外村甚至外鄉也要跑去看。

我的童年基本上是伴隨著看打仗的電影長大的。

於是,我從小心裡就特別敬佩軍人,特別崇拜英雄!對軍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

從影片中讓我瞭解到我們國家民族的苦難歷史,艱難歲月,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為了後人能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以至於現在我特別珍視和平安寧幸福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