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驍將」擁兵七萬,不敵三千弱旅,還以李鴻章自比

1920年6月12日,北京政府發電痛斥一個兵敗如山倒的“驍將”,用詞相當嚴厲:“率七八萬之眾,以當烏合之眾,有何待援之必要!若謂未奉討伐令,該督封守之內,縱無命令,豈能聽人侵越!”

其實,北京政府的電報算是給這位將軍面子了,沒有指明“烏合之眾”是多少人,說出來更丟人——3000。70000人打不過3000人,此人居然還有“驍將”之稱,誰?

湖南督軍張敬堯。

著名“驍將”擁兵七萬,不敵三千弱旅,還以李鴻章自比

張敬堯

他的對手是湘軍,不僅數量上僅有3000人,而且裝備和後勤保障很差,人稱“叫化軍”。由於糧彈兩缺,總指揮趙恆錫特別下了一道節約彈藥的命令:非待敵人逼近,不許亂放一槍。

面對這樣一支“丐幫軍”,可笑張敬堯首先做的兩件事不是積極禦敵,而是:1.把家眷撤走;2.向段祺瑞求救,要求增援。

湘軍5月26日起兵,三天便拿下衡陽,不到一個月就收復長沙(6月11日),趕走了湖南人人痛恨的張敬堯(雄霸長沙2年多)。

想當年袁世凱時代,張敬堯表現槓槓的,作為一個小營長,直接提升為團長,理由4個字——“殺敵驍勇”。1914年鎮壓白朗起義,表現突出,又提升為師長。才幾年功夫,張敬堯的軍事指揮能力就蛻化到一觸即潰的地步,什麼情況?段祺瑞看不懂,以為張敬堯能搞定湘軍,所以沒派援兵。段祺瑞沒想到的結果,另一個人看到了——吳佩孚。

著名“驍將”擁兵七萬,不敵三千弱旅,還以李鴻章自比

民國長沙女子

吳佩孚斷定張敬堯必敗,主要基於一個理由:張敬堯的部隊從官到兵,在湖南飽掠2年,個個有錢,打起仗來就不肯拼命了。相反,湘軍則“哀兵必敗”,收復家鄉,士氣高昂,手臂上有16個字:“救國救鄉,在此一戰,勇往直前,拼命殺賊。”

不過,吳佩孚還有一點沒看到:張敬堯面對的,不只是3000湘軍,還有3000萬湘民。張敬堯的部隊為害湖南幾年,無惡不作,早被湖南人恨之入骨。湖南本就民風強悍,就差星星之火,戰事一起,個個行動起來,或者切斷敵人交通,或者奪取敵軍武器輜重。

張敬堯一邊卷財北逃,一邊發電報為自己粉飾,竟自比李鴻章:“前清中東之役,西人鹹謂非中國與日本戰,乃直隸一省與日本戰耳。質言之,即文忠(李鴻章)一人與日本戰。以今視昔,何以異哉!”

著名“驍將”擁兵七萬,不敵三千弱旅,還以李鴻章自比

趕走張敬堯的湘軍總指揮趙恆錫

這份電報話中有話,其實指的是友軍不肯幫忙——一個是嶽州的範國璋,一個是常德的馮玉祥。這太扯了,80000人打不過3000人,明明是自己無能,反而怪起別人,還拿李鴻章自比,臉皮真夠厚的。連總統徐世昌看到這份電報,也覺得張敬堯厚顏無恥,大罵:“張勳臣比擬不倫,真是該死東西!”

1.來新夏:《北洋軍閥史稿》,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近代史叢書編寫組:《北洋軍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3.張黎輝等編:《北洋軍閥史料》,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4.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著名“驍將”擁兵七萬,不敵三千弱旅,還以李鴻章自比

(第219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