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任何反應告訴你:富不過三代是至理名言!

今天小編說一說楊家將的故事。提到楊家將,我們知道他們是保家衛國,保衛著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但為什麼有他們在,北宋還是迷惘了呢?而且北宋滅亡的時候,楊家將竟然在袖手旁觀呢?

從小小編就愛看楊家將的故事,像楊家將佘太君百歲掛帥、七郎八虎闖幽州、穆桂英掛帥、十二寡婦徵西、血戰金沙灘、楊門女將等等等故事刻畫的愛國忠烈形象深入人心,在世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

從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任何反應告訴你:富不過三代是至理名言!

其實楊家將故事大多數都是來自評書和民間傳說的,從宋初開始,到北宋滅亡,軍事上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是勝少輸多,民間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寄託和安慰,在這個背景下,楊家將的事蹟被擴大化,成為北宋戰神的象徵。

歷史上的楊家將的確很能打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就盛讚楊業、楊延昭:

“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皆能道之”。

另一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著名人物蘇轍也寫過一首“過楊無敵廟”: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一敗可憐非戰罪,太剛嗟獨畏人言。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蘇轍離楊業去世的年代並不算太遠,他的詩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楊家將故事在宋代的影響力。

從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任何反應告訴你:富不過三代是至理名言!

這評價超級高了,都號稱無敵的嘍!但是歷史上楊家將的戰鬥力其實就維持了三代,也應了一句話,富不過三代,打架也只能到三代。

楊業

從“創業”的楊業,到守業的楊延昭和楊文廣,這祖孫三代。其它諸如穆桂英和楊宗保都是民間杜撰出來的,正史史料沒有記載。在故事中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孫子,是楊宗保的兒子,但是在正史中,楊文廣是楊延昭的三子,穆桂英更是一個記載都沒有。

楊業本名叫楊崇貴,但演繹裡叫楊繼業,小編就按楊業的說。他是現在太原一帶的人,其父楊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佔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

從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任何反應告訴你:富不過三代是至理名言!

雖然有這樣的反覆,但是由於處於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崇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那是他還叫楊崇貴,年少英武的楊崇貴很受劉崇的看重,器重到什麼地步呢?劉崇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

北漢滅亡以後,劉繼業歸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劉繼業威名,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劉繼業歸宋以後,複本姓楊,單名業。

到了公元986年,宋太祖兵分三路,北伐遼國。目的是把北京這一帶拿下,起碼把燕雲十六州給奪回來。當時西路總指揮叫潘美,也就是我們熟知楊家將裡的大反派潘仁美。楊業是當時西路軍的副總指揮,後來民間傳說是潘美陷害楊業,其實不是。那是怎麼回事呢?

從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任何反應告訴你:富不過三代是至理名言!

真正陷害楊業的是王侁,當時北伐的時候,西路軍是拿下了寰州、朔州、應州,雲州等地,其它兩路軍全被遼國打敗,最後一看,那你西路軍也撤吧,不要到最後被包餃子了。

那這個時候王侁就出現了,這個王侁是西路軍的監軍,楊業當時主張避其鋒芒。但是楊業的主張招到王侁的譏諷,王侁就詆譭楊業有投降主義的錯誤思想,右傾分子,對大宋不玩心。你要知道楊業當時是降將呀,這最忌諱別人的猜疑。所以一聽王侁這話,不顧自身戰鬥力和遼國的懸殊,就帶著兵和遼國幹去了。

從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任何反應告訴你:富不過三代是至理名言!

話說楊業也沒有真的逞英雄,使那匹夫之勇。當時他出兵的時候,也是做好計劃,和潘美總指揮商量好的:

咱們在陳家谷設伏,我詐敗引至伏兵處,合而擊之

結果伏兵到了,左等楊業,右等楊業也不來。依著潘美接著等,結果監軍王侁這孫子讓伏兵先撤了,於是楊業這殺一陣,敗一陣,敗到陳家谷時一看,這沒有伏兵,最後寡不敵眾,最後被俘身亡,也算是倒黴。

從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任何反應告訴你:富不過三代是至理名言!

楊延昭

楊業死後,楊延昭是子承父業,繼續和遼國接著幹架。楊延昭是個非常聰明,智勇雙全的武將。打起仗來,說實話楊延昭挺猛的。

在打朔州的時候,楊延昭作為先鋒去進攻,被弓箭擊中手臂,一般人手臂被射穿了,你還不下去。結果楊延昭不僅不下去,而且殺的越來越嗨。宋真宗稱讚他

“治兵護塞有父風”

楊延昭比他父親要好,他是善終的,終年五十七歲。

從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任何反應告訴你:富不過三代是至理名言!

楊文廣

楊文廣是楊延昭第三個兒子,他出道那時,很受范仲淹的賞識。范仲淹厲害呀!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那個人!

範先生就把他帶在身邊,狄青南征廣西,楊文廣隨軍從徵,但此時的楊文廣還是個無名之輩。宋神宗時因抗擊西夏建功,歷官定州路副都總管、步軍都虞侯。後遼人爭議代州地界,他奉獻陣圖及攻取幽燕之策。

從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任何反應告訴你:富不過三代是至理名言!

到了1074年,宋朝與遼國之間有三十年沒有打過仗,結果那年遼國突然找事,與北宋重新劃定邊界。

這時候楊文廣準備策定一個打北京的計劃,但是沒等到朝廷審批通過呢?楊文廣就死了,活到了75歲,楊文廣死後,楊家就沒有什麼有出息的人了,混的最好的也就一個下級軍官這級別的。

所以到北宋滅亡的時候,你要清楚這時候楊家將就已經徹底衰落了。最能打的三人已經沒了,後來人已經不給力了。

所以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反應,和他自身家族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