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學習幾個月,運筆該如何發力?

用戶81908556


學毛筆,運筆如何發力?

要弄通這個問題,就要知道“力”是哪來的。

好多朋友練字,五指執筆,寫橫的時候,中間變細不習慣,寫撇的時候,中間變粗也不知如何運筆。

都在思考“手指”該如何控制筆的問題。

但是都沒想到“力”是怎麼來的。

有人肯定會出:廢話,力不是手發出去的嗎?


這隻說對了一半。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練字,是練不好的。


筆法所有技法無外乎“起行收提按轉折”其餘所有技法,筆畫形狀,都自這七個字的靈活變化而來。


力是怎麼來的?

紙上的墨跡,是手釋放的力,但是等到行筆的時候,就不單單是手釋放的力了。

還有紙給毛筆施加的“反作用力”


二者對合,才能讓毛筆保持一個力道行走。

筆畫才勻。

當然,這不重要,這只是原理。

毛筆的“力”來自筆鋒。

筆鋒是軟的,有彈性,都知道狼毫與羊毫的區別就是一個彈性好,一個彈性一般。

這就是不一樣的筆為何適合不一樣的書體和書寫效果。


那問題來了,毛筆如何控制發力?

跟手指固然有些關係,但是關鍵不在手指,而在筆。


筆鋒軟,如同彈簧。

一隻手壓下去,如果讓彈簧保持這個彈力,手指手腕就不能用。

換做是筆鋒,寫出的筆畫就平穩。

稍抬一點,筆畫就輕。

抬的平滑一點,就是“提”

在摁下來加重,就是“按”

按-提-按,只要平滑控制力的釋放,這個動作就是長橫,並且中間細兩頭粗。


道理很簡單,但是很多人都沒這麼想過,

很多人初學的時候都在死磕筆畫,一定要像。

知道原理是要加重,但是總控制不好。


這就是因為沒給彈簧,要是給個彈簧玩,一定比筆玩的更好。

這是心態的問題,一個比較拘謹,一個比較放鬆。拘謹的時候人容易忽視好多已經學會的道理。

因為練字的心情太沉重了。

其實練字是一種玩的過程。

一開始就學會控制筆力的收放。

如何輕,如何重。怎樣的入筆動作才是最像原貼的。

入筆動作都非常簡單,不用描畫半天。

古人總結兩千年用筆經驗,一定是既簡單又美觀的。


所以不要描描畫畫半天寫一個起筆。

時間長了,功夫到了,自然會寫出來的。

撇也一樣,關鍵是力的收放要平滑。


任何筆畫,包括行草書,都是這樣的。

我練楷書時,沒想過這個問題,就是模仿。

後來連行草書,發現進步太慢。

後來相通這個道理,稍微實踐一下,筆畫的質量就上來了。

控筆的能力就加強了。

這是一個比較有用的經驗,很多人都沒這麼想過。其實好多簡單的東西,都比較有用。

就比如“起行收提按轉折”七個字能涵蓋一切筆法,比那些花裡胡哨的筆法理解起來簡單多了。

還實用、


如果有同意的,可以點下關注。

謝謝


梁宇航


首先,要懂得什麼叫發力?

所謂發力,就是瞬間爆炸發出的一種力量,然後,迅速恢復原狀的現象。

書法意義上的發力,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第一,手指的力。運筆的時候,指頭尖部瞬間作一個小動作,驅動筆桿朝指定方向移動,藉以控制筆鋒狀態,達到目的之後,立即恢復原狀,或轉換髮力點,接續下一個動作。例如,單個指頭髮力,其它指頭協調輔助,這種情況下,發力最大的那個指頭,叫主運。也有的時候,幾個指頭同時發力,協調聯動一起挾持筆桿,這種情況屬於協同合力。



指頭髮力的跡象時隱時現,比如,動作幅度大的時候,能見到手指往復屈伸,反之,動作幅度非常微妙細小的時候,只有書寫者自己能感覺到,別人覺察不出來,但不等於沒有。

常見發力的現象有: 推、勾、頂、旋,這是我總結出來的運筆四字法。它與八面出鋒相吻合。



按書寫方式來劃分發力與主運,一般規律是:

從左向右橫向運筆時,大拇指以〈推〉力主運,食指和中指協助。多用於寫橫點、長橫、短橫、橫鉤等。

從上向下縱向運筆時,食指以〈勾〉力主運,拇指和食指作輔助。多用於寫豎畫、豎鉤類。

從右下方朝左上方運筆時,以中指〈頂〉力主運,拇指和食指配合動作。多用於寫左向鉤類的畫。

由左下向右上,或從右上朝左下,以及其它方位,多以三指密切配合的〈旋〉力,完成書寫過程。主要用於寫撇、捺、挑、折、鉤等畫。

那麼,怎麼能感受到指頭是否發力了呢? 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自己進行測驗,參照下圖做:


△圖為指法發力練習示範

操作方法: 取一個大小8釐米左右的,扁狀小物體,如軸承、平安扣、大銅錢之類。找一支廢舊毛筆,拔掉筆頭,安上一個鉛筆帽,製成一個大的毛筆式“硬筆”。

然後,將筆頭尖部插進孔中,注意,不要插得過深,也不要插底部。像寫筆畫似的運動筆,彆著軸承走,分別作橫向、縱向、左斜、右斜向等等,任意運動,仔細體會指頭瞬發力與主運的過程。

總之,千萬不要把發力誤以為是用手指使勁兒捏筆桿。


△圖為我的習作

第二,筆鋒彈力。在書寫過程中,毛鋒尖部實著紙面的情況下,由於反彈力發生作用,會明顯感覺到,筆鋒有阻礙似的,摩擦力很大,澀澀的,而且,細心觀察紙面,能發現筆尖走過的地方,紙上會留下一條溝痕,這種現象表明,用筆正確。所謂力透紙背,錐劃沙之感,這是這樣的 。


△圖為運用筆鋒彈力表現“錐劃沙”示範

另外,筆鋒彈力,多表現在筆畫的收筆動作上,如撇、捺、挑、鉤,尾端出鋒的一瞬間,毛尖會自動順勢向前彈出,幫助完成造型。

由於書體、字體風格大不相同,行筆節奏與速度也不一樣,收筆時筆鋒聚攏的狀態有快有慢,例如歐體、小篆,節奏舒緩,速度適中,在作勢的時候,筆鋒彈出的力量較小,故而使得筆畫直觀感覺,形質很含蓄,委婉,逸動。再如顏體、柳體,行筆節奏感強,書寫速度較快,給人印象是,剛勁有力,柔韌勁健……


△圖為我的習作

如此說來,行筆節奏與速度快慢,對字形的神采煥發有直接影響。這也是需要掌握的運筆技巧之一,即,藉助筆鋒彈力表現韻律感、力度感,以增加藝術渲染效果。

以上是我的感想,供大家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互動交流。謝謝!

△圖為我的習作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毛筆書法,最難難在對筆墨技巧的掌握上。如果對運筆發力運用精熟,書寫出來的點畫自然遒勁工整,韻味十足。

學習書法,到最後就剩筆力,筆力勁而字自工。學書的最高境界是,狂為亂道也是筆燦蓮花,神馬都是浮雲,筆鋒過處,唯見地裂山崩。顏真卿祭侄文稿無意於書而位列天下第二行書,用筆天馬行空只用筆力取勝。東坡寒食帖棉裡裹針,筆下暗攜風雷,紙上盡顯神來之筆,••••••••



運筆發力是一個學書人須要用一生去體會,琢磨的,短短几個月,萬里長征才起步,早的很哩!


要找到運筆發力的感覺,我覺得非懸腕不可,指主抓筆,除非寫蠅頭小字,力道都應自手腕出。懸腕作書,訓練手腕轉動自如,日久生力,才是學書之道。米元章學書,掛紙於壁上,懸肘作立書,練出八面出鋒之神力,即是明證。

雖不一定作書壁訓練,到一定程度,從懸腕到站立懸肘作書也是很有必要。立書懸肘,可盡全身之力送於毫端,筆尖凌空取勢,勢如破竹,此為運筆之要。

在下也是書法愛好者,拋磚引玉,下圖為本人臨習,請斧正,謝謝!


旭日餘輝4


運筆發力絕不是手上發力,此處之“力”並非我們平常所說之力,並非使勁去寫。

運筆之“力”是什麼?筆畫的有力,其實是指它的軌道準確,給看者以“有力”的感覺。

比如橫畫,如果完全平直,就如一根木棍,缺乏活力。又如有人寫草書,筆桿在前,以筆肚拖行,寫出的字如死蛇掛樹,缺乏張力。

有力的筆畫應如生命力旺盛的枝條,搖曳生動,這才顯得有力。

如果只從字面上理解有為,下筆、行筆時指、腕、肘、臂等任何一處有意識地用了力,那些地方必然僵化,寫不出美觀的力感。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謝謝你的提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馬。你的提問非常具體,也非常具有初學書法的共性。比如提到橫和豎的筆畫,發力是在拇指還是中指。總感覺用筆無力。

這是你寫字是不是小楷起步的習慣,或者沒有用腕的表現,我們就不太瞭解了。

但是,寫大楷主要是用腕多一些,寫小楷,用指多一些。

假如是寫小楷,那麼像你說的,橫畫用拇指多一些,書畫用中指多一些。

但是,也不是寫大字就不用指控制用筆了。

用筆發力關鍵是提按,按下去,提起來,再按下去,再提起來,這樣用筆自然有力,按下去不提筆,用筆沒有彈性變化,自然沒有力量。

毛筆真是就像彈簧。你不按它,它是不會有力的,你按到底,不放一放,也是沒有力量的。

所以,用筆在提安,這是董其昌晚年悟出的書法“秘訣”。確實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那麼如何把握用筆的“彈性”即力度呢?

非常簡單,注意分析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不要“互相侵犯”他們的權力。

也就是說,起筆部分是起筆部分的按筆提筆方法。

行筆部分是行筆部分的按筆提筆方法,收筆是收筆部分的方法。

如果這三部分互相侵佔,那肯定是用筆變化不夠分明。

你可以用這個方法經驗一下。請記住,趙孟頫說的用筆千古不易,就包括用筆的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環節。

下面是我的習作,這是嚴格按照筆畫三個節奏寫的。包括一個點的筆畫,也要有三個環節,如果臨摹有錯誤,也很容易從這三個環節檢查出來。所以,不存在用筆發不上力的問題,供你參考和批評指正。




千千千里馬


幾個月就要做到會發力非常難。眾所周知,寫好毛筆字是個漫長的過程,練習幾個月可以說門都沒入。要做到運筆發力,我認為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肌肉的練習。毛筆寫字,腕、手、指等部位相關的肌肉都會被調動起來,經過長期的練習,肌肉能夠自然發力,適應寫字運筆的需求。二是技能的掌握。寫毛筆字不能用蠻力,大力士寫毛筆字同樣會軟弱無力,主要原因是技法不對,應該學會逆勢澀行,使筆在運行中有摩擦感,阻滯感,如此力道就會自然生髮出來。一家之見,僅供參考。


秋風69659


個人體會,發力的情況要視筆畫,字體大小,執筆方式而變化。字小可以枕腕只活動手指就行,字大則要手指儘量少動,運用腕力甚至肘力,指力主要用來調鋒;又比如坐姿大楷寫豎畫時,就能發現腕部上下方向的運力其實很彆扭,容易越往下越粗重,如果手指捏筆管緊,還很難往下勾腕,自己可以空手虛擬執筆體會,但是站著寫豎畫時,又只能用腕力寫出來,手指發力又寫不好了。還有在加快節奏寫的時候,用腕力寫出來才容易中鋒平直,這點可以在寫橫畫的時候分別快寫和慢寫來體會。總結來說,字越大,運用腕力越多,腕力不足之處,指力協調


黃博-鄭州聯合通訊



幾個月就想發力?異想天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