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鹽:《月球》悟空毫毛們的幻覺生涯(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主演)

馬小鹽:《月球》悟空毫毛們的幻覺生涯(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主演)

美國演員山姆·洛克威爾因在影片《三塊廣告牌》中的精彩演出,榮獲90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與《至暗時刻》中扮演丘吉爾的加里·奧德曼相類,山姆·洛克威爾是一位實力派演員。他演繹過的角色,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這部使他榮獲奧斯卡小金人的影片,反而是一部低成本的小眾科幻片《月球》。在這部獲得2009年年度最佳英國獨立電影的影片裡,山姆扮演一位與他同名的克隆人男主角。《月球》是一部一個人的獨角戲。因地球汙染,需要淨化,人們在月球上發現了一種可用於地球淨化的新能源。一位與妻子出現感情裂痕的名叫山姆的男子,為了躲避感情創傷從而與月球採礦公司簽了三年合約,他獨自一人在月球上與一個機器人、一座龐大的房子、一套採礦設備生活在一起。就此,月球採礦工山姆成了西方版的男性嫦娥,他要一個人呆在冰冷的月宮,除了工作,無人相伴,只能依靠記憶的滋養來慰藉三年時光。

一次意外,使得月球上多了一位山姆。兩位山姆相遇,面臨著新的身份問題。究竟那一個是真的山姆?那一個是克隆山姆?隱喻就此直接被踢出電影文本。主體間性在電影裡以一種仿真的面目而出現:“我”遭遇了“我”,“我”是“我”的他者。只是這裡的主體間性不是哈貝馬斯哲學理念中的主體間性(哈貝馬斯的主體間性強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主體之間的社會關係),而是拉康心理學方面的主體間性。對拉康來說,主體是一個三角形構造,由想象界——符號界——實在界三點構築而成一個互相循環的三角形。這樣的主體,具有自身結構中的他性,也即主體本質是是分裂的,這樣的主體間性內在於主體,而非外在於主體。這部電影,將拉康心理學中主體內在的他性,以克隆人的方式,清晰的呈現出來。談論克隆人,孫悟空可能是中國文化中最早的克隆先鋒,他拔一根毫毛,就可以變另一個一模一樣的孫悟空來,就此一變為多。每一個克隆的孫悟空都是孫悟空的一部分,卻非完全的孫悟空。那麼,哪一個是真正的“我”,那個真正的“我”,也即笛卡爾所言的“我思故我在”中的“我”,又在什麼地方?讓我們假設,萬一不死之神孫悟空死了,孫悟空的毫毛幻變而來的悟空卻滿世界的遊蕩,那麼,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孫悟空呢?

馬小鹽:《月球》悟空毫毛們的幻覺生涯(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主演)

薩特言,他人即地獄。他者,既是我們的鏡像又是我們難以忍受的裂隙。多數文學作品描述地獄時,開頭第一句便是大地裂開了一道口子。裂隙,便是地獄之門。當《月球》中出現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山姆時,一個不認同另一個,一個毆打另一個。一番混戰之後,兩個人聯手開始調查,結果兩個山姆發現他們都不是真正的人類,他們是克隆人,那位人類意義上的山姆的早已死去。每個克隆人山姆在月球上的壽命都是三年,因生物工程尚無法將一個克隆人的壽命延長的更久。他們都有被植入的關於人類生活的美好記憶: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以及曾經完美的愛與性生活。我們知道,《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自我克隆,是為了自身擁有更高的戰鬥力,他知道那一個是真正的悟空,那一些是由毛髮幻變而來。而《月球》中的採礦工山姆的克隆,為得則是人類對仿真人的奴役。真正的主體早已死去,活著的僅僅是仿真體。被奴役的仿真人不但被許給美好的過去(植入記憶),更許給美好的未來——三年期限滿了,他就可以迴歸地球,再度與妻兒團聚,過上溫馨的日常生活。克隆人山姆,事實上生活在由奴役者所構築的過去與未來的虛假烏托邦裡。他離開月球的日子,便是他的死亡之日,他的整個生活,便是由幻覺主導的一場戲。

將克隆人所引發的倫理困境,置放在月球上,就好似置放在孤島上,不會引起大範圍的恐慌。這樣的敘事手法對低成本電影所要探討的未來社會仿真人與人之間的倫理困境十分經濟。偶然間發現真相、植入地球生活記憶的克隆人,在月球上必需面對這樣一個古老問題:我是誰?我該怎麼面對我的存在?我如何面對日後的生活?事實上,每個存在的人,在遭遇一場蓄意的長達數年的騙局之後,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就此,這部影片裡的主體間性,由拉康心理學的主體間性,轉向於哈貝馬斯政治哲學的主體間性——“我”的存在,原本便確定於“我”與周遭的關係。“我”從屬於社會的各種符號網絡,而非僅自身單一的存在。當“我”與所有的社會符號關係否決至零,這個人便要重新洗牌來過。《月球》中明白了真相的克隆人山姆,便面臨著這樣的困局。

馬小鹽:《月球》悟空毫毛們的幻覺生涯(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主演)

電影的結局,是老山姆死去,新山姆迴歸地球。機器人喚醒另一個克隆山姆在月球上繼續工作。一部分“我”還原至真實的生活,大部分“我”仍舊在月球上沉睡,唯一喚醒在月球上存在的那一個,仍舊生活在幻覺裡,工作、記憶、嚮往著美好的未來,而後殘酷的死去。克隆人三年的月球生活,是以幻覺滋養的生活。這部影片拒絕好萊塢電影的大拯救意識形態,它既沒有《銀翼殺手2049》式的克隆人對人類生活的飢渴式羨慕,更沒有多數科幻片仿真體對人類的大規模復仇。它悲傷的承認了一個荒謬的現實:剩下的仿真主體與“我”無關,“我”無暇更無能來拯救“我”的同類,讓幻覺繼續奴役他們吧。關於真實的信仰只存在於迴歸至地球上的那一個仿真人身上,就像用千萬分之一的真實去救贖漫天的幻覺迷霧,用千萬分之一的“我”去救贖現實生活。

——但,“我”又是誰呢?山姆,一個被放逐至月球上的克隆人,一個仿真體,一個只能活三年卻生活在幻覺裡的奴隸,他迴歸地球,絕不會是對現實的迴歸。他是仿真人,他的迴歸只能是仿真體的迴歸。克隆人山姆迴歸地球所拯救的又能是什麼呢?真正的現實嗎?不,它只能是一個鮑德里亞所言的超真實。這是一部值得玩味的科幻片,與探討永恆、行走在科學與宗教互相交織的影片《這個人來自地球》相類,一樣的低成本製作,一樣的小眾,卻一樣值得酷愛思考的觀眾細細回味。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新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複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馬小鹽:《月球》悟空毫毛們的幻覺生涯(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主演)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