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故事中的落水男孩,被救出後,下落如何?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學過,這是小學課本上的內容,筆者在童年曾被司馬光的機智深深折服。司馬光也是《資治通鑑》的作者,他花費十九年歲月,洋洋灑灑294卷,以時間順序自戰國時代至五代十國後周。在這本書中,司馬光以史為鑑,將歷史中的經驗教訓總結了出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編年體史書。

“司馬光砸缸”故事中的落水男孩,被救出後,下落如何?

司馬光是一個少年老成的天才,一方面他博聞強識,讀書不倦;另一方面,他從小隨父司馬池出遊,耳濡目染,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和事故人情。所以贏得了諸多名士的賞識。司馬光7歲之時便可以同成年人交流,聽別人解釋《左氏春秋》中的故事寓意,在回家後又講聽來的內容複述給大人聽。可以說《左氏春秋》是司馬光最喜歡的書。

“司馬光砸缸”故事中的落水男孩,被救出後,下落如何?

回到熟悉的那個典故,當司馬光面對著落入水缸的孩童,他並沒有像尋常小孩一樣慌張,而是以冷靜如老者般的智慧,舉起石頭打破水缸。但是,儘管這一典故出自《宋史》,我們這個故事的後續並沒有提到這個落水孩童的下落,和這個小孩的人生軌跡。

“司馬光砸缸”故事中的落水男孩,被救出後,下落如何?

所以《宋史》一本王朝史書,為什麼不能做到像《唐史》和《明史》一樣詳盡,面面俱到呢?包括各位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在古漢語文言文中也沒有《宋史》的節選。這都是因為,《宋史》的編撰質量不敢恭維。

“司馬光砸缸”故事中的落水男孩,被救出後,下落如何?

​在中國封建王朝,為前朝著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以史為鑑是歷朝歷代皇帝的基本功,畢竟大家都不想做亡國君主。但是,宋朝是一個例外,《宋史》的銜接則是越到後面越沒有邏輯性。因為在北宋時,起碼還可以和遼國保持和平。在南宋時,歐亞蒙古鐵騎橫掃中原,金、南宋瞬間亡國。

“司馬光砸缸”故事中的落水男孩,被救出後,下落如何?

所以在著史時同時要著金國和宋朝的歷史,這個難度就很大了,而且元朝很快就滅亡了,蒙古統治者窮兵黷武,無暇顧及一個漢族王朝的歷史。所以《宋史》的整個著作過程充滿著艱辛,難免的粗枝大葉。

所以說這個落入水缸的孩子,自然也就鮮有記載了。當然,這孩子也有可能不是一個值得記入歷史的人物。畢竟歷史記載中大人物沒有落入水缸的歷史。

“司馬光砸缸”故事中的落水男孩,被救出後,下落如何?

​ 總之就是這樣一部潦草的歷史,怎麼可能追溯那個被司馬光救了一命的孩子的後續呢?畢竟歷史也是具有朦朧美感的,有些歷史就是因為神秘且不可知,才讓後人充滿了好奇與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