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佛祖

1.問:中國人一般都知道佛教。它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是這樣嗎?

答:廣義上說是這樣。具體說來,佛教是釋迦牟尼佛

根據自己對宇宙人生如實的瞭解而宣示出來的言教。佛經是佛親口宣說的,這與其他宗教所言由信徒將上帝或神的旨意記錄下來的經典不同。

2.問:佛是神嗎?

答:佛不是神。佛是覺者,徹底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3.問:佛和上帝誰大?

答:以佛法來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的佛性與佛平等無二。上帝也是眾生之一,不存在誰比誰大的問題。

4.問:釋迦牟尼佛和《西遊記》裡的如來佛是不是一個人?

答:“如來”和“佛”是一個意思,比如說釋迦牟尼佛可以稱為釋迦牟尼如來,阿彌陀佛

可以稱為阿彌陀如來。“如來佛”的提法是不正確的,沒有一尊叫“如來”的佛。

5.問:哦,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如來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

是一個人呢。

答: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很多經典中都勸我們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6.問:釋迦牟尼佛,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答:是的,歷史教科書中都有介紹。“釋迦”意為“能仁”,“牟尼”意為“寂靜”,“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釋迦牟尼佛的時代,約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與我國春秋時期的孔子同一時代。他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名叫喬達摩?悉達多,父親名叫淨飯,母親名叫摩耶。摩耶夫人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休息的時候,生下了悉達多太子,產後不久就去世了。悉達多太子是由他的姨母波闍波提夫人撫養長大的。

7.問:他後來繼承王位了嗎?

答:沒有。他的父親見他天資聰穎、相貌奇偉,期待他成為征服四方的“轉輪聖王”。但他對世間的生老病死、眾生的弱肉強食深有感觸,因此經常靜坐

沉思,萌生出家念頭。淨飯王發覺兒子的心思後,想盡辦法阻止他,為他娶了鄰國的公主耶輸陀羅,生了兒子羅睺羅。但是,這一切沒能阻止他,終於在一個寂靜的夜裡,他偷偷離開王宮,成為一位四處求學的託缽乞士。

8.問:這樣說來,學佛

一定要出家了?

答:那也未必,釋迦牟尼佛後來為我們宣說了不必出家就可以究竟解脫的方法——稱念佛

號,往生成佛。

9.問:悉達多太子是怎樣成佛的?

答:太子出家以後,先後參訪了三位當時最有名的學者,跟從他們學道,很快就掌握了他們的教法。但他發現,這些教法並非真正的解脫之道,於是決定自求解脫。為了折服苦行外道(當時風行的一些忍苦求道的教派),悉達多太子於尼連禪河邊的樹林中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麥;為示現佛道並非苦修而得,悉達多太子結束苦行,在尼連禪河裡洗去六年積垢,接受牧女供養的乳糜,恢復了氣力,來到一棵畢缽羅樹下,面向東方,結吉祥草為座,發大誓願:“不證菩提,不起此座!”便在樹下思惟解脫之道。終於在一天夜裡,戰勝了最後的煩惱魔障,獲得徹底覺悟而成為佛陀。

釋迦牟尼佛的成佛處——菩提伽耶,在今天印度比哈爾邦伽耶城的南郊,附近還有許多佛的遺蹟。

10.問:成佛和成仙應該不是一回事吧?

答:當然不是一回事。有的人,佛、神、仙不分,可能受過去一些善書的影響,上面有“神佛”“仙佛”之類的自創名詞。仙人是六道輪迴的凡夫之一,只是享受勝妙五欲或者有一定的禪定神通,並沒有得到徹底解脫。

11.問:為什麼稱為佛呢?佛的意義是什麼?

答:“佛”是“佛陀”的簡稱,是Buddha的音譯。“佛陀”的意思是“覺者”,有三重含義:(一)自覺——自己覺悟;(二)覺他——令眾生覺悟;(三)覺行圓滿——自覺與覺他的智慧和功行已達到圓滿的境地。

12.問:成佛之後功德已經圓滿了,還需要再做什麼嗎?

答:為了使眾生脫離生死苦海,釋迦牟尼佛的足跡遍佈四方,很多眾生聽了他的勸化而離苦得樂。他首先到了波羅奈城鹿野苑,找到當初和他一起苦行的五位侍者,為他們說法。五位侍者歸依

佛教,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佛教把佛陀第一次說法稱作“初轉法輪”。

13.問:為什麼叫“轉法輪”呢?

答:轉輪聖王的七寶之一“輪寶”,能夠輾摧山嶽岩石,無往不利。佛教用轉輪聖王的“輪寶”比喻佛法能夠摧破眾生堅固的惡障煩惱;又因為佛說法不停滯於一人一處,輾轉傳人,好像轉動的車輪。所以,佛教把佛陀說法稱為“轉法輪”。

14.問:為什麼把“初轉法輪”看得那麼重要呢?

答:佛在鹿野苑初轉法輪這件事是佛教的一件大事。從那時起,開始建立了佛教;從那時起,開始具足了三寶。

15.問:什麼是三寶?

答:佛陀是佛寶,佛所說的法是法寶,出家弟子的團體——僧伽是僧寶。之所以稱為寶,是因為佛、法、僧能夠令大眾止惡行善、離苦得樂,稀有尊貴。

佛陀初轉法輪,五位侍者歸依了佛陀,於是形成了僧伽。所以說,從那時起開始具足了三寶。

16.問:什麼是歸依?

答:歸依的意思是全身心地歸向、依靠。歸依三寶的人就成為三寶弟子。“歸依”也可寫成“皈依

”,“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

17.問:當時歸依三寶的人多嗎?

答:很多。佛初轉法輪後,從鹿野苑到摩揭陀國去的一路上,受他的教化而歸依的人就很多。其中有拜火教的迦葉三兄弟,都捨棄了原來的信仰,率領弟子一千多人歸依了佛教。佛到了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後,歸依的人更多。其中最有名的出家弟子有舍利弗、摩訶(hē)目犍連、摩訶迦葉等人。後來佛回到故鄉去,他的異母弟弟難陀、堂兄弟阿難、提婆達多以及他的兒子羅睺羅等都隨他出家了。佛的姨母波闍波提也歸依了佛,是第一個出家女弟子。至於不出家而歸依三寶的弟子則為數更多。

18.問:就是說,無論男女,都可以選擇出家或在家學佛了?

答:是的。出家學佛的男子,稱為“比丘”;出家學佛的女子,稱為“比丘尼”;在家學佛的男子,稱為“優婆塞”(清信士);在家學佛的女子,稱為“優婆夷”(清信女),合稱“四眾弟子”。

19.問:釋迦牟尼佛遊行教化的區域主要是哪些地方?

答:主要是中印度。佛居住的地方,在摩揭陀國的王舍城和拘薩羅國的舍衛城的時間最多。王舍城外有一個竹林,是摩揭陀國國王頻婆娑羅王獻給佛和僧眾居住的,後人稱為“竹林精舍”;舍衛城也有一個園林,是拘薩羅國王子祇(qí)陀和一位樂善好施的富商——“給孤獨長者”須達多共同獻給佛的,經中稱為“祇樹給孤獨園”(祇陀太子的樹林,給孤獨長者的園地),簡稱“祇園精舍”。王舍城南面的靈鷲山也是佛經常說法的地方。釋迦牟尼佛共說法四十九年,直到八十歲涅槃(nièpán)。

20.問:“涅槃”是什麼意思?

答:涅槃是很難用語言描述的境界,有滅度、寂滅、不生、無為、安樂、解脫、圓寂等義,滅生死因果

,渡生死瀑流,智慧福德圓滿成就,到達永恆、寂靜、安穩、快樂的解脫境界。這種境界“唯聖者所知”,不能以有、無、來、去等概念來測度,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

這樣用語言表述出來,已經很不準確了。解脫境界是通過如法修行證得的實際經驗,不能用世俗的邏輯思維進行推斷。

佛教與佛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