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社如何“参与”了西安事变?

中国旅行社在开设的短短几年之内,已经基本帮助旅客解决了“行”的问题,做到分社林立,招待员迎来送往。但既然要服务大众,便不能不考虑“住”的问题。

1931年7月,时任社长陈湘涛途经沈阳,看到沈阳分社十分宽敞,楼上未加利用,于是让当地经理布置成数间客房,很受旅客赞许。同年还在徐州分社楼上,设置客房,开始使用“招待所”的名称。于是,逐渐在多地分社如法炮制,开设小规模的招待所。

1932年,陈光甫与陈湘涛研究后决定,由上海银行斥资在南京、西安各办一间大规模的招待所,此外,在风光秀丽、交通枢纽的地方,也要陆续开设招待所。

就这样,中国旅行社设置招待所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遍布风景胜地,旅客也终于有了歇脚的地方,找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四点原则与三项要求

陈光甫在《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一文中,提到设立招待所的四点原则:

一是要真正为服务,不是为牟利。所以已经有近代化旅馆的繁华城市,比如上海,就不再设招待所。

二是招待所一定要设在风景名胜之区。黄山被开辟成旅游景区时,中国旅行社马上设立黄山招待所。

三是有迫切需要的边远之区。比如应甘肃省政府之邀承办的兰州西北大厦。

四是如果重要城市中的旅馆不足以满足旅客需要,中国旅行社也会在当地设立规模较大的招待所。比如当年南京的首都饭店和西安的西京招待所,长期以来都是当地最好的宾馆。

根据这些原则,中国旅行社陆续在各地设立分社和招待所,有的地方是先设所而后有社,有些地方是先设社而后有所。

对于招待所这一重要业务,陈光甫提出了三项要求,请各招待所的同仁一定做到:一、要让旅客能有好的睡眠。要保持环境的幽静,严禁喧哗,同时所有卧具被褥要随时换洗,保持整洁;二、要让旅客能有舒适的沐浴,以舒身心的困顿;三、要供应旅客以洁净简便的膳食。

中国旅行社如何“参与”了西安事变?

西京招待所

这四点原则与三项要求,无不体现出中国旅行社服务大众的精神。

冯玉祥将军曾经在回忆录里对中旅社招待所有一番称赞:“路上经过桐梓,这里有个旅馆叫中国旅行社,办法很特别,他们弄的那小屋就跟火车上的房间一样,挺窄挺小,但也挺干净,饭堂倒是宽大的,可容好几张桌子。不论怎样,不能不佩服他们有思想有学问,敢这么办。许多人都是一辈一辈地闭着眼过下去,不肯改革一点。”

西安事变的历史见证

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而西安事变前后的多处重要地点,都与中国旅行社有所关联。

当年蒋介石住在华清池,华清池是由陕西省政府和中国旅行社订立合同,商定成立管理处,后者来进行管理。事变发生时,蒋介石从华清池住处逃走,后被找到。而跟随蒋介石来到西安的军政要员则住在中国旅行社所属的西京招待所,事变中被扣押在那里。当时西京招待所的设施和环境在当地都属一流,招待过不少名流与官员。

中国旅行社如何“参与”了西安事变?

奉化雪窦山招待所

事变发生之后,张学良被囚禁在中旅社的奉化雪窦山招待所,招待所原为游山人士而设立,后来被南京军事委员会租下,囚禁张学良将军。招待所的钱经理钦佩张将军的人品,对张学良的饮食起居各方面予以多方关照。钱经理每次出差都帮张学良买东西,有时还帮忙传递信息。

张学良觉得长期住在旅行社的招待所,终究不是办法,就拿出一笔钱给钱经理,让他在附近专门造一幢房子。钱经理就在附近造了结实的住所,而竣工后,当局却并不同意张学良的搬迁之事。

后来,招待所厨房起火,导致房屋被焚毁,张学良和监管人员到雪窦寺暂住。不久,随着抗战战事的发展,张学良离开奉化溪口,开始了更为动荡的囚禁生涯。

招待所有头小毛驴

随着抗战军兴,人们不再有旅游的闲情逸致,而招待所却在百姓流离、人员流转之际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中国旅行社有95%以上的人员随政府内迁,几乎全部参加了招待所的工作。川滇公路沿线,湘桂、湘黔、川黔等铁路公路沿线都开设了招待所。中国旅行社的招待所甚至开到了越南的河内、印度的加尔各答。

一次,陈光甫的朋友从兰州回来,告诉他一件事情。说经过兰州华家岭招待所时,看见院子里栓了一头小毛驴,觉得很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头小毛驴也是为旅客服务的。华家岭地处西北高原,人烟稀少,附近没有取水的地方。这头小小的毛驴,任重道远,每天要到数十里外去驮水,供给旅客使用,它也成了服务旅客的象征。

华家岭招待所建立之前,客车夜晚到达此处,只能露天停车,让旅客于车中过夜,由于气候多变,有时非常困苦。招待所建成后,中国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要到很远的地方购买餐料,生活艰苦。有时大雪封山,粮食供应中断,有限的存粮要首先供应给旅客,工作人员自己只能喝薄粥度日。

这种艰苦奋斗、一心一意服务大众的精神,是中国旅行社一直坚持的宝贵财富。中旅社的品牌变得流传广远、家喻户晓,许多人从车中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当地有没有中国旅行社。作为旅行社标志的五角星,也传遍了各大城镇。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一名美国人驾车来到广西河池,因为天色已晚,不能赶路,他问周围民众,这里有没有中国旅行社。由于语言不通,大家听不明白。情急之下,他用手杖在地上画了一个中国旅行社的五角星标志,人们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带他到中国旅行社河池招待所住宿。

中国旅行社所创办的招待所不仅解决了“住”的问题,更得到了旅客的充分信赖。只要旅客一踏进门,就好像找到了旅途中充满安全感的那个“家”!

中国旅行社如何“参与”了西安事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