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行社如何「參與」了西安事變?

中國旅行社在開設的短短几年之內,已經基本幫助旅客解決了“行”的問題,做到分社林立,招待員迎來送往。但既然要服務大眾,便不能不考慮“住”的問題。

1931年7月,時任社長陳湘濤途經瀋陽,看到瀋陽分社十分寬敞,樓上未加利用,於是讓當地經理佈置成數間客房,很受旅客讚許。同年還在徐州分社樓上,設置客房,開始使用“招待所”的名稱。於是,逐漸在多地分社如法炮製,開設小規模的招待所。

1932年,陳光甫與陳湘濤研究後決定,由上海銀行斥資在南京、西安各辦一間大規模的招待所,此外,在風光秀麗、交通樞紐的地方,也要陸續開設招待所。

就這樣,中國旅行社設置招待所的範圍不斷擴大,逐漸遍佈風景勝地,旅客也終於有了歇腳的地方,找到了賓至如歸的感覺。

四點原則與三項要求

陳光甫在《創辦中國旅行社自述》一文中,提到設立招待所的四點原則:

一是要真正為服務,不是為牟利。所以已經有近代化旅館的繁華城市,比如上海,就不再設招待所。

二是招待所一定要設在風景名勝之區。黃山被開闢成旅遊景區時,中國旅行社馬上設立黃山招待所。

三是有迫切需要的邊遠之區。比如應甘肅省政府之邀承辦的蘭州西北大廈。

四是如果重要城市中的旅館不足以滿足旅客需要,中國旅行社也會在當地設立規模較大的招待所。比如當年南京的首都飯店和西安的西京招待所,長期以來都是當地最好的賓館。

根據這些原則,中國旅行社陸續在各地設立分社和招待所,有的地方是先設所而後有社,有些地方是先設社而後有所。

對於招待所這一重要業務,陳光甫提出了三項要求,請各招待所的同仁一定做到:一、要讓旅客能有好的睡眠。要保持環境的幽靜,嚴禁喧譁,同時所有臥具被褥要隨時換洗,保持整潔;二、要讓旅客能有舒適的沐浴,以舒身心的困頓;三、要供應旅客以潔淨簡便的膳食。

中國旅行社如何“參與”了西安事變?

西京招待所

這四點原則與三項要求,無不體現出中國旅行社服務大眾的精神。

馮玉祥將軍曾經在回憶錄裡對中旅社招待所有一番稱讚:“路上經過桐梓,這裡有個旅館叫中國旅行社,辦法很特別,他們弄的那小屋就跟火車上的房間一樣,挺窄挺小,但也挺乾淨,飯堂倒是寬大的,可容好幾張桌子。不論怎樣,不能不佩服他們有思想有學問,敢這麼辦。許多人都是一輩一輩地閉著眼過下去,不肯改革一點。”

西安事變的歷史見證

1936年發生的西安事變,改寫了中國歷史的走向,而西安事變前後的多處重要地點,都與中國旅行社有所關聯。

當年蔣介石住在華清池,華清池是由陝西省政府和中國旅行社訂立合同,商定成立管理處,後者來進行管理。事變發生時,蔣介石從華清池住處逃走,後被找到。而跟隨蔣介石來到西安的軍政要員則住在中國旅行社所屬的西京招待所,事變中被扣押在那裡。當時西京招待所的設施和環境在當地都屬一流,招待過不少名流與官員。

中國旅行社如何“參與”了西安事變?

奉化雪竇山招待所

事變發生之後,張學良被囚禁在中旅社的奉化雪竇山招待所,招待所原為遊山人士而設立,後來被南京軍事委員會租下,囚禁張學良將軍。招待所的錢經理欽佩張將軍的人品,對張學良的飲食起居各方面予以多方關照。錢經理每次出差都幫張學良買東西,有時還幫忙傳遞信息。

張學良覺得長期住在旅行社的招待所,終究不是辦法,就拿出一筆錢給錢經理,讓他在附近專門造一幢房子。錢經理就在附近造了結實的住所,而竣工後,當局卻並不同意張學良的搬遷之事。

後來,招待所廚房起火,導致房屋被焚燬,張學良和監管人員到雪竇寺暫住。不久,隨著抗戰戰事的發展,張學良離開奉化溪口,開始了更為動盪的囚禁生涯。

招待所有頭小毛驢

隨著抗戰軍興,人們不再有旅遊的閒情逸致,而招待所卻在百姓流離、人員流轉之際發揮了重要的功能。中國旅行社有95%以上的人員隨政府內遷,幾乎全部參加了招待所的工作。川滇公路沿線,湘桂、湘黔、川黔等鐵路公路沿線都開設了招待所。中國旅行社的招待所甚至開到了越南的河內、印度的加爾各答。

一次,陳光甫的朋友從蘭州回來,告訴他一件事情。說經過蘭州華家嶺招待所時,看見院子裡栓了一頭小毛驢,覺得很奇怪。後來才知道,原來這頭小毛驢也是為旅客服務的。華家嶺地處西北高原,人煙稀少,附近沒有取水的地方。這頭小小的毛驢,任重道遠,每天要到數十里外去馱水,供給旅客使用,它也成了服務旅客的象徵。

華家嶺招待所建立之前,客車夜晚到達此處,只能露天停車,讓旅客於車中過夜,由於氣候多變,有時非常困苦。招待所建成後,中國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要到很遠的地方購買餐料,生活艱苦。有時大雪封山,糧食供應中斷,有限的存糧要首先供應給旅客,工作人員自己只能喝薄粥度日。

這種艱苦奮鬥、一心一意服務大眾的精神,是中國旅行社一直堅持的寶貴財富。中旅社的品牌變得流傳廣遠、家喻戶曉,許多人從車中下來,第一件事就是詢問當地有沒有中國旅行社。作為旅行社標誌的五角星,也傳遍了各大城鎮。

曾經有這樣一件事:一名美國人駕車來到廣西河池,因為天色已晚,不能趕路,他問周圍民眾,這裡有沒有中國旅行社。由於語言不通,大家聽不明白。情急之下,他用手杖在地上畫了一箇中國旅行社的五角星標誌,人們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帶他到中國旅行社河池招待所住宿。

中國旅行社所創辦的招待所不僅解決了“住”的問題,更得到了旅客的充分信賴。只要旅客一踏進門,就好像找到了旅途中充滿安全感的那個“家”!

中國旅行社如何“參與”了西安事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