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脑动脉狭窄的治疗,医生告诉你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行

脑动脉狭窄的治疗现在最常用的是介入支架治疗,比如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尽管在治疗前医生都会说这样那样的风险,但最后的结论常常是“成功高于风险”,但有一个例外,医生会很认真的强调:“患者和家属只有做好了最坏打算,我们才敢试试。”

有一种脑动脉狭窄的治疗,医生告诉你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行

这是什么情况,还没治就被吓死了!

基底动脉狭窄

除了我们常听说的颈动脉狭窄脑供血不足,基底动脉狭窄也是脑供血不足的原因,严重起来更可怕。

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可引起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临床表现复杂。敲黑板划重点啊,请注意——脑干,这是瞬间要命的部位。通常,临床症状的短暂、反复出现,多为脑干梗死的前兆。

有一种脑动脉狭窄的治疗,医生告诉你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行

那么,这些临床症状都包括哪些?

  • 旋转性眩晕或头晕,但仅有眩晕或头晕,不能诊断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视野障碍,双眼雾视、突然失明、同侧偏盲或眼前闪光暗点;
  • 头痛,约见于30%的患者,多以后枕部、项部间搏动性或压迫性头痛为特征;
  • 一侧或双侧共济失调,较常见;
  • 偏瘫或轻偏瘫,往往以一侧累及另一侧,或两侧交替出现,罕见四肢瘫痪,但一般无面瘫;
  • 面部、一侧上肢或偏身感觉障碍,以唇周围针刺感、异麻感或冷感为多见;
  • 复视,这与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和滑车神经核及内侧纵束等部位缺血性机能障碍有关;
  • 构音、吞咽障碍;
  • 一侧性耳鸣、耳聋,主要为迷路动脉受累引起继发性耳蜗缺血所致。
有一种脑动脉狭窄的治疗,医生告诉你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行


随着技术进步,以前无法治疗的疾病,现在可以通过介入支架手术的方法完成了。可是,由于位置特殊,所以再先进的治疗方法也躲不开高风险。

这就是并发症。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主要有血管破裂出血、高灌注综合症、血栓形成、穿支动脉闭塞及支架内再狭窄等。

出血并发症最令人担心,且一旦发生大多预后不佳。2010年欧洲一组以并发症为研究目的的研究结果显示,372例颅内动脉狭窄行支架治疗,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5%(13例),其中12例造成残疾和死亡。这份研究针对的是所有颅内动脉狭窄,对于基底动脉而言,一旦出血,无生还希望(100%死亡率)。不仅仅是出血,梗塞等并发症也会直接造成几乎100%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有一种脑动脉狭窄的治疗,医生告诉你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行

由于基底动脉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直接危及生命,因此改善缺血、保证足够的血供是至关重要。但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支架材料的发展,这项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为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相信随着血管内治疗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新型材料支架技术的开发应用,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必将超越现状,医生不必先吓死人才敢试试。

有一种脑动脉狭窄的治疗,医生告诉你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