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腦動脈狹窄的治療,醫生告訴你得做好最壞的打算才行

腦動脈狹窄的治療現在最常用的是介入支架治療,比如頸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儘管在治療前醫生都會說這樣那樣的風險,但最後的結論常常是“成功高於風險”,但有一個例外,醫生會很認真的強調:“患者和家屬只有做好了最壞打算,我們才敢試試。”

有一種腦動脈狹窄的治療,醫生告訴你得做好最壞的打算才行

這是什麼情況,還沒治就被嚇死了!

基底動脈狹窄

除了我們常聽說的頸動脈狹窄腦供血不足,基底動脈狹窄也是腦供血不足的原因,嚴重起來更可怕。

基底動脈系統循環不全可引起腦幹、小腦及大腦半球后部等灌流區的機能障礙,臨床表現複雜。敲黑板劃重點啊,請注意——腦幹,這是瞬間要命的部位。通常,臨床症狀的短暫、反覆出現,多為腦幹梗死的前兆。

有一種腦動脈狹窄的治療,醫生告訴你得做好最壞的打算才行

那麼,這些臨床症狀都包括哪些?

  • 旋轉性眩暈或頭暈,但僅有眩暈或頭暈,不能診斷為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 視野障礙,雙眼霧視、突然失明、同側偏盲或眼前閃光暗點;
  • 頭痛,約見於30%的患者,多以後枕部、項部間搏動性或壓迫性頭痛為特徵;
  • 一側或雙側共濟失調,較常見;
  • 偏癱或輕偏癱,往往以一側累及另一側,或兩側交替出現,罕見四肢癱瘓,但一般無面癱;
  • 面部、一側上肢或偏身感覺障礙,以唇周圍針刺感、異麻感或冷感為多見;
  • 複視,這與動眼神經、外展神經和滑車神經核及內側縱束等部位缺血性機能障礙有關;
  • 構音、吞嚥障礙;
  • 一側性耳鳴、耳聾,主要為迷路動脈受累引起繼發性耳蝸缺血所致。
有一種腦動脈狹窄的治療,醫生告訴你得做好最壞的打算才行


隨著技術進步,以前無法治療的疾病,現在可以通過介入支架手術的方法完成了。可是,由於位置特殊,所以再先進的治療方法也躲不開高風險。

這就是併發症。血管內治療的併發症主要有血管破裂出血、高灌注綜合症、血栓形成、穿支動脈閉塞及支架內再狹窄等。

出血併發症最令人擔心,且一旦發生大多預後不佳。2010年歐洲一組以併發症為研究目的的研究結果顯示,372例顱內動脈狹窄行支架治療,出血事件發生率為3.5%(13例),其中12例造成殘疾和死亡。這份研究針對的是所有顱內動脈狹窄,對於基底動脈而言,一旦出血,無生還希望(100%死亡率)。不僅僅是出血,梗塞等併發症也會直接造成幾乎100%殘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有一種腦動脈狹窄的治療,醫生告訴你得做好最壞的打算才行

由於基底動脈缺血導致的神經功能障礙直接危及生命,因此改善缺血、保證足夠的血供是至關重要。但隨著技術的突飛猛進,尤其是支架材料的發展,這項治療方法已經逐漸成為防止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治療手段。相信隨著血管內治療研究的深入開展以及新型材料支架技術的開發應用,基底動脈狹窄的血管內治療必將超越現狀,醫生不必先嚇死人才敢試試。

有一種腦動脈狹窄的治療,醫生告訴你得做好最壞的打算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