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清風嶺的尾暝燈

圖文:方奮強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正月二十九,是莆田大多數地方元宵的最後一晚,稱“尾暝”。這一夜,媽祖“尾暝燈”為這一元宵佳節劃上圓滿句號。

其中,文峰宮、東巖山、清風嶺三處最盛。今天我們就來回顧清風嶺的“尾暝燈”,清風嶺的燭山,最是寧靜。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農曆正月廿九傍晚,龍橋街道興安社區的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熱鬧非凡。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街道旁邊有一條通往西門巷的小路卻是鬧中取靜,巷中不時飄出十音八樂之聲,清風嶺天后宮,即位於西門巷中。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民間傳說,清風嶺古時有地龍(大蚯蚓)得日月精華而成精,此地因此得名“清風洞”,為閩南十八洞之一。拾級而上,穿過長長的巷子,便來到了宮前。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天后宮主體建築為土木結構,面寬3開間,進深單進,保留著宋代的建築風格。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據天后宮董事會主事林建國先生介紹,宮內主體建築幾經修繕,現建築面積達到2700㎡,1983年重修時發現有印字的宋代瓦片,後收藏於原莆田縣博物館。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沿著昇天石刻旁的樓梯而上,就來到了進香樓二層閣。樓門書有對聯“壺華獻秀清風嶺,湄港聯澤晏海樓”。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閣上懸掛著“敕封天上聖母”匾額,天后宮內歷史遺留下來的聯句和匾額,給本宮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從閣樓平臺往下望去,宮內的百家姓紅燈籠高掛;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莆仙戲曲唱起來,十音八樂奏起來,正月廿九的“尾暝燈”元宵活動正在這裡如火如荼地開展。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宮裡新建的戲臺上壘起了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六角桔子塔,桔子象徵著吉祥如意,平平安安。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清風嶺六角桔子塔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每年農曆正月廿九晚“點燭山”,更是清風嶺天后宮的重要傳統習俗。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當夜幕降臨,宮內人員便在燭架上點燃一排排紅燭,燭紅桔黃相映成趣,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賞。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紅燭點點,燈籠泛光,好似媽祖在播撒著愛的光芒;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歌聲陣陣,樂曲悠揚,那是在祈願年景風調雨順,人民幸福安康!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資料整理提供:林建國)

那一夜,莆田清風嶺的尾暝燈

方奮強,莆田某機關公務員,工作之餘愛好聽歌、攝影,喜歡簡單的生活,相信音樂能夠淨化心靈空間,相機可以捕捉美好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