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爲什麼不改名爲廬州?

用戶67236050


經常聽到一種說法:美到極致的廬州,為啥要改名“土掉渣”的合肥?應該改回廬州。事實上呢,廬州定名之前700年,這裡就已經叫合肥了。

合肥這個地名最早出現,是在漢武帝時間。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國被改為九江郡,合肥作為九江郡的縣,出現在地圖上。

為啥叫合肥,不叫合瘦?其實,這個“肥”,最早是指淝水。《水經注》說的明白,南淝河(古名施河)與東淝河在此合流,所以起名合肥。另外一種說法是:原來有兩條淝河,但源頭卻來自同一條河,所以稱為合淝。

有人建議,為了尊重歷史,合肥應該改回“合淝”。大可不必如此,很多人覺得合肥這名已經“夠土了”再加個“三點水”,會更讓人不適應的,還不如叫廬州呢。

從漢朝開始,合肥就是淮南江北的重鎮,可以說得合肥者佔地利。三國時,孫權和曹操為爭奪合肥展開慘烈廝殺。曹操佔據合肥,對孫權的長江防線構成極大威脅。孫權在公元215年大舉北上,結果讓張遼在合肥一戰成名,“張遼大戰逍遙津”,孫權慘成背景板。魏吳雙方總共在合肥打了5次,投入兵力非常多,出馬的多是一線大腕,足見合肥對雙方的重要性。

另外一場著名的合肥之戰,是在公元506年。北魏趁南齊內亂攻下重鎮合肥。丟掉合肥,對梁朝來說是滅頂之災。皇帝蕭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收回合肥,出馬的是北人號稱“韋虎”的一代名將韋睿。韋睿放水灌合肥城,最終拿下合肥,確保了國都建康的絕對安全。

只要是南北對峙,合肥就一定是雙方爭奪的焦點,誰都不敢在合肥玩火。

直到隋文帝統一天下,才將北齊的合州改稱為廬州,治所在合肥縣。隋煬帝亂改一通,改成廬江郡,唐高祖李淵又在公元620年改了回來。

唐朝的廬州隸屬於淮南道,雖然不是治所(在揚州),但廬州卻正好處在淮南道的最中間位置,地勢非常重要。在唐朝大一統的格局下,合肥顯得非常平靜。唐末大亂,合肥不北不南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合肥再次強勢登上歷史舞臺。

五代十國有個最強國之一,就是楊行密建立的吳國,是有能力、有資格爭奪天下的梟雄之一。而楊行密,即是合肥人,又起家於合肥,自稱廬州刺史,開始縱橫淮南江北。只要楊行密戰事稍有不利,他就打算退回廬州,這是他的根本重地。

合肥真有這麼重要嗎?送你一句話,這是古人說的:(合肥)天生的重慶,鐵打的廬州。合肥就像鐵打城池一樣,號稱鐵廬州,想攻下合肥,不放點血是不可能的。

北宋是治世沒啥可說的,但可以提及一個人物:生於合肥的“開封府尹”包拯。你所熟悉的包公斷案故事,這一切都要從合肥講起。

到了南宋,合肥再次一線防禦重鎮。金朝只要南下攻宋,必先拿下合肥,否則容易被抄後路。蒙軍攻宋,但南宋始終控制合肥,無論是蒙哥還是忽必烈都沒辦法。直到宋將夏貴在南宋滅亡前夕,將合肥獻給元朝,“(丟合肥)宋事至此不可為矣!”

從隋朝開始,廬州就是合肥正式的州名,但治所一直在合肥縣。唐宋因之,元朝繼續,不過元朝的廬州路範圍較大,包括現在的六安、蕪湖,甚至還管轄過今屬湖北的英山縣。

朱元璋定鼎南京後,更加重視作為南京門戶的合肥,1363年升為廬州府,同時也是江淮中書省駐地(省會),那時明朝還沒成立呢。

清朝依然是廬州府,但當時的安徽省會在安慶。直到抗日結束後,合肥才成為安徽新的省會。後來又幾經波折,1958年,合肥正式成為安徽省會。

像合肥這樣的省會城市,如果改名,波及面太廣。合肥改名廬州的話題,熱度有了,但現實中要實現改名,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大家都叫習慣了合肥,謎語“兩個胖子”,謎底是合肥,不是很可愛嗎?


地圖帝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地方都可以問

例如:

石家莊為什麼不改名正定?

棗莊為什麼不改名蘭陵?

黃山為什麼不改回徽州?

.......

地名更換要慎重!!!


雅飭


其實合肥如果是省轄市,相當於州府,恢復廬州名更合適,因為合肥只是一個縣的名字,撐不起來州府的架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