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清风岭的尾暝灯

图文:方奋强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正月二十九,是莆田大多数地方元宵的最后一晚,称“尾暝”。这一夜,妈祖“尾暝灯”为这一元宵佳节划上圆满句号。

其中,文峰宫、东岩山、清风岭三处最盛。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清风岭的“尾暝灯”,清风岭的烛山,最是宁静。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农历正月廿九傍晚,龙桥街道兴安社区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街道旁边有一条通往西门巷的小路却是闹中取静,巷中不时飘出十音八乐之声,清风岭天后宫,即位于西门巷中。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民间传说,清风岭古时有地龙(大蚯蚓)得日月精华而成精,此地因此得名“清风洞”,为闽南十八洞之一。拾级而上,穿过长长的巷子,便来到了宫前。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天后宫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面宽3开间,进深单进,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据天后宫董事会主事林建国先生介绍,宫内主体建筑几经修缮,现建筑面积达到2700㎡,1983年重修时发现有印字的宋代瓦片,后收藏于原莆田县博物馆。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沿着升天石刻旁的楼梯而上,就来到了进香楼二层阁。楼门书有对联“壶华献秀清风岭,湄港联泽晏海楼”。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阁上悬挂着“敕封天上圣母”匾额,天后宫内历史遗留下来的联句和匾额,给本宫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从阁楼平台往下望去,宫内的百家姓红灯笼高挂;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莆仙戏曲唱起来,十音八乐奏起来,正月廿九的“尾暝灯”元宵活动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宫里新建的戏台上垒起了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六角桔子塔,桔子象征着吉祥如意,平平安安。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清风岭六角桔子塔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每年农历正月廿九晚“点烛山”,更是清风岭天后宫的重要传统习俗。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当夜幕降临,宫内人员便在烛架上点燃一排排红烛,烛红桔黄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红烛点点,灯笼泛光,好似妈祖在播撒着爱的光芒;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歌声阵阵,乐曲悠扬,那是在祈愿年景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资料整理提供:林建国)

那一夜,莆田清风岭的尾暝灯

方奋强,莆田某机关公务员,工作之余爱好听歌、摄影,喜欢简单的生活,相信音乐能够净化心灵空间,相机可以捕捉美好瞬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