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道理是容易的,而你是困難的

1519年,王陽明用了四十七天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

事後,有弟子問他,用兵有術否?

王陽明回答:有兵能有何術,只是學養醇厚罷了。

弟子再問,遠離戰場不能即時指揮,親近戰場面對血肉橫飛,總該有個具體方法吧?

王陽明回答:此心不動。

弟子大笑,這太容易了,我也能讓此心不動。

王陽明也大笑說:你讓你的心不動,你和你的心都沒有空,那拿什麼來應對戰場?

王陽明:道理是容易的,而你是困難的

此心不動,道理很容易,為何只有王陽明能做到,所有的道理都是容易的,但道理為何沒有被運用出來,原因就在你身上,所以說,你是困難的。

王陽明能用“此心不動”的道理幹掉朱宸濠,別人就不能。

原因則在於,人和人不同,所以性情、平時的修行、閱歷導致了事物來時的應激反應不同。

王陽明能做到此心不動,只不過是對名利富貴的心不動,這緣於他從小到大的豐厚的物質條件,對物慾無動於衷。

很少有人能有這樣的先天條件,更很少有人能如王陽明那樣肯於學習,追根問底於內心,最終練就此心不動的本事。

王允和北魏孝莊帝所使用的道理一,結果卻二,因為王允本人在當時就有很大的權威,孝莊帝什麼都沒有。

同時,他們對對手的判定也不同,王允判定董卓一介武夫,不會有什麼力量讓屬下為他復仇,但爾朱榮不同,爾朱榮不但是軍事家,還是個政治家,能籠絡屬下為自己赴湯蹈火。

所以,當你使用一種正確的道理時,千萬要小心,衡量下自己,是唯一的路。如果自己困難,那再簡單的道理也是扯淡。

王陽明:道理是容易的,而你是困難的

道理都是容易的,讓你一下就能看明白它是怎麼回事。但是,你為什麼是困難的,因為你認可了太多的道理。

比如關於水的道理就有很多:

孔子說,逝者如斯夫啊,沒錯!

孟子說,做學問要如水一樣,循循漸進啊,也對!

荀子說,水平靜時就是聖人氣象啊,感覺也很好!

禪又說,心如止水,這太妙了,這種境界多牛啊!

但王陽明卻說,只有死人的心才如止水,活人的心一直在奔湧。

這些道理簡單的致命,可你到底相信哪個?

如果你都信了,你就困難了,你做任何事前,會不由自主的找出一個道理來支撐自己的行為,可道理那麼多,在你腦子裡翻滾衝突,最後,這件事可能就泡湯了。

道理固然是容易的,但因為我們接觸的道理太多,而且看上去都對,我們就無從選擇,最終,我們成了困難。

我們內心不堅定,很容易被看似一大堆道理所左右。安徽合肥女教師阻攔高鐵發車,事實俱在,可突然出現有人把她定義為弱勢群體後,這個俱在的事實就被你打翻了。

你認為兩個道理都有道理,可到底哪個有道理,你卻不敢斷定。

還是前幾天,一位教師用戒尺“觸摸”了下一個孩子的手掌,結果家長索賠三萬,而且成交。你覺得教師打孩子就是不對的,這是天理。

可又有人說,古代那些成才者,哪個不是被打出來的,孩子心不安定,容易變成小畜生,教師的職責就是阻止他變成小畜生,打,也是天理。

王陽明:道理是容易的,而你是困難的

到底哪個道理是正確的?

天下一切道理都是人為出來的,既然是人為,就不能客觀,就不是天經地義的,所以道理的容易,你的複雜正在此:把道理看成了與生俱來的天理。

大道為什麼容易?

因為你親身體悟了它。

大道為什麼困難?

因為你還沒有機會體悟它,對於你而言,它是心外之物,只有你把它變成心內之物後,才會發現,它就那麼簡單。

王陽明說知行很難合一,原因也在此:知是容易的,行卻是難,道理是容易的,它就在那裡,而你能把它行起來才難。

你和道理不能合二為一,知行就不能合一,你和道理之間發生了斷裂,知行就無從談起。

關注公眾號:“段俊平國學與藝術”學習更多國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