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有人說「二戰時即使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專打韓棒子


雖然美國奉行著孤立主義,但孤立並非不參與世界秩序。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點,不要過於誇大猶太集團的力量,美國的確是由很多財閥操控議會,但是其中猶太集團的能量在二戰時還沒有那麼大,不足以左右美國政府。


摩根、洛克菲勒、庫恩-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頓、克利夫蘭等八大財團才是美國資本真正的中流砥柱,其中猶太人能使用的力量並不是很高,所以,因為猶太人而加入二戰是不成立的。



財閥中的強大者,連羅斯福都不得不妥協,羅斯福其實很早就想介入中國戰場,但是美國許多財團大發戰爭財,一邊賣給重慶政府戰略物資,一邊把武器賣給日本人,兩邊打賺兩邊。


但是日本人在中國戰場已經把國內打的山窮水盡了,必須南下掠奪資源,從日本軍隊進入越南開始,美國就得顧及自身利益了,畢竟比起經濟往來,美國實打實的殖民地菲律賓正在日本聯合艦隊威脅之下。


就這個節點來講,日本不可能不開戰,開戰還有一搏之力,不開戰就只能等著資源因為貿易封鎖而枯竭,那樣豈不是不戰而敗?


就算日本選擇不開戰,美國人難道還不如干涉歐洲了?美國資本家在歐陸和英國投資巨大,而且美國人也不可能看著德國做大,要是德國真的統一了歐洲,美國將會收到立國之後核武器誕生之前的最大威脅。

況且英國在40到41年幾乎是孤軍奮戰,英國外交部門和英國各界都在積極遊說美方參戰。

只是美國人處於謹慎還不能親自下場,畢竟真正和士氣正旺的軸心國軍隊直接開戰會遭受巨大損失。

終於,德國進攻了蘇聯,美國立刻開始給蘇聯提供各種援助,德國百分之八十的部隊都消耗在了蘇聯土地上,美軍遲早要下場收果子。

在軸心國崛起的時候美國面前的選擇是一繼續保持中立,但會面對一個被軸心國包圍的本土,二就是看準時機下場參戰,在戰爭中取得領導地位並在戰後主導劃分世界。

日本就算真有那耐性一直忍著美國,也不可能按照美國說的撤回山海關以南的領土,這樣日本在巨大的消耗之間仍然只能選擇開闢第二戰場,如果不選美國就只能選蘇聯,蘇聯一旦崩潰,美國無法接受。


歷史區的哈士奇


沒有深入瞭解當時的戰爭歷史進程、當時美國現狀、這個國家的行事風格很容易得出參戰是早晚的事。不然,沒有蘇聯的幾近亡國的浴血奮戰,大量消耗軸心國的有生力量,第二戰場不見蹤影。美國繼續做著雙方的經貿生意,弔詭的襲擊珍珠港發生在德軍顯露敗象疲態的時候發生。假如蘇聯戰敗亡國,美國這隻腳踏在那兒未知可不口,這很現實不要把美國看的多麼高大上,美國優先早以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