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波動性抑鬱:有跡可循

全球的交易員們在價格由 20,000 美元下滑至 6,000 美元期間所經歷的痛苦進一步證明,最近經歷的損失比以往經歷的收益更顯得 “重要”。財經媒體和許多交易員似乎忘記了 18 個月前其價格僅僅為 1,000 美元,然後在 2015 年秋季價格僅為 200 美元。

剛進入市場的交易員/投資者被最近的價格波動給淘汰了。更糟糕的是,波動性也隨著價格下跌而下跌。對於加密市場來說,波動性下跌造成的傷害比白葡萄酒加上止痛藥更為致命。

那其比特幣的實際應用性呢?妨礙比特幣被市場廣泛採用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其價格波動太大。在單純的比特幣經濟體系中,如果比特幣的價值時常劇烈波動,人們如何將比特幣與真實商品進行交易?這些差勁的交易員並沒有真正瞭解這個新交易網絡的 “核心” 價值。根據您過往的經驗,有什麼交易網絡的代幣可以在一年內價格增幅達到 20 倍?沒有。因此,價格的驅動力不是在於當前應用,而是對未來應用價值的投機。

比特幣的波動性抑鬱:有跡可循

我們曾經經歷過

015 年的超級熊市始於該年 1 月,當時價格跌破 300 美元。在接下來的 10 個月裡,價格在 200 美元到 300 美元之間。 雖然這範圍在 50% 區間,但每日波動非常小。

沒有波動,許多交易員,投資者和市場評論員都不再關注比特幣。為什麼人們要關注一個已經從最近的歷史最高點跌了 80% 且沒有波動性的資產?

交易員因為波動性重現而重返市場。如果比特幣在 30 天內可以達到年化波動率 100% ,那麼就投資者便可以擁有快速獲利的工具。害怕踏空的 “投資者” 覺得在很短的時間內價格從 200 美元到 20,000 美元,他們認為可以用很少的努力改善他們未來的生活。從 2015 年到 2017 年,比特幣在實際商業中的應用從根本上看來並沒有太多變化。

比特幣的波動性抑鬱:有跡可循

主流媒體依然喜愛比特幣

值得慶幸的是,主流財經媒體喜歡談論加密幣。領導人物的個性大於生命。即使在比特幣 6,000 美元和以太幣 400 美元的情況下,大批富裕的人正在做出有趣的決定,媒體無法不報道他們。在 2015 年沒有人在留意,而在 2018 年每個人都在留意。

為了證明自己的先見之明, MSM(Mainstream media,主流媒體)將試圖在比特幣市場抄底。愚蠢的大眾如果相信這些權威人士可以預示未來的話便會在刀口舐血。許多人會失敗,但如果嘗試的足夠多次,有些人會成功。這些成功的散戶將成為交易之神並在電視中播報著。這將進一步增加市場害怕錯過的情緒,提高市場波動性和使得價格升值。

沒有什麼市場的價格是直線上升及下跌的。市場的痛苦指數仍未達到一個我們認為已經完成放血的程度。以比特幣的過往作風來說,其價格將達到一個無人置信的水平,然後其反彈速度將快過任何交易員的抄底速度。

比特幣的波動性抑鬱:有跡可循

比特幣ETF是什麼

比特幣ETF並不是某種山寨幣,更不是一個眾籌項目。ETF的全稱是Exchange Traded Funds,中文即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在傳統的股票市場中,ETF早已存在。很多股民都通俗地管ETF叫一籃子股票,或者指數基金。ETF指數基金代表一籃子股票的所有權,是指像股票一樣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指數基金,其交易價格、基金份額淨值走勢與所跟蹤的指數基本一致。

因此,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通常採用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以擬合某一指數為目標,兼具股票和指數基金的特色。

在舉個通俗的例子,比如你是一個股民,買了上證50這個ETF基金,也就意味著你同時購買了包括浦發銀行、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伊利股份、貴州茅臺、青島海爾在內50支的上證中比較優秀穩定的股票。

但是你無需一個一個手動操作,只要購買上證50這款ETF就行。ETF抗風險性非常好,即便50支股票裡有1-2支出現黑天鵝,也很難影響你的總體收益。而且一鍵式操作,沒有時間管理股票的股民,只要購買ETF就可以等待低風險的被動收益。

而這次申請比特幣ETF的,正是芝交所Cobe。Cobe的全稱是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不要小看芝交所,芝交所是整個美國最大的期權交易所,每年的交易額超過12.7億手合約,絕對的龐然大物。芝交所提供2200多家公司的期權

本文出自財經頭條網(https://www.cj1.com.cn/),更多財經資訊請訪問財經頭條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