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不同的戰場 一樣的堅守

在大學西路街道興安南路社區的抗“疫”線上,有這樣一支娘子軍,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們迎難而上,舍小家顧大家,冒嚴寒、沐風霜,默默堅守在社區防控第一線。她們日夜奮戰,勇於擔當的作風讓人感動。她們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令人振奮。

高利英,2003年抗擊“非典”時因工作突出火線入黨。多年社區書記的工作已讓她積勞成疾。疫情面前,她不顧個人安危,第一時間響應街道號令,義無反顧衝向社區防控一線。一個多月來,每天早出晚歸,排查、值守、勸導,颳風下雪,從未停歇過忙碌的步履,用行動踐行著她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高姐,你休息幾天吧,我給街道打報告說明你的情況”。看著每天疲憊不堪的她,社區書記心疼的叮囑著。“不用,我能行,大疫當前,普通幹部都衝鋒在前,我咋能躲在洞裡呢,即使休息在家我也不安心。居民的一些情況我比其他人更熟悉,我做更放心些”。大年初二開始,像她一樣,愛人也堅守在防控一線,孩子自然就成了“留守兒童”。平時聽多了“舍小家為大家”這句話,可誰又知道這“舍”中所包含的深情?

社區裡的“老大姐”郭春梅,丈夫是人民警察,危難之時總是衝鋒在前。作為警嫂的她,疫情面前一樣勇敢前行。患有腰疾腿疾的她,在雪天、在陰天,在清晨,在傍晚,都能看見她風雪無阻站在風口值守的身影。“多虧箱底的厚棉褲了,過年收拾家差一點扔了,沒想到這段時間用上了”。“無物業管理的小區我去值守,都

是老街坊鄰居的,每個人的情況我最熟悉”。一罩難求之際,她將自己的口罩分享於戰友,用出於本能的小小舉動呵護著年輕同事們。逆風而行,是對愛的堅守。為愛付出,是使命的召喚。她是一名共產黨員,是衝鋒在疫情防控線上的社區堅守者。

劉彩虹,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的她,今天,依然堅守在抗擊“新冠”疫情的社區一線。大疫之下,社區工作紛繁複雜,社區幹部縱有三頭六臂,也是分身乏術,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值崗之外,與社區幹部共同商討工作方案,協助成立臨時黨支部,設計製作小區通行卡、入戶排查表。一張張樓棟作戰圖,她一遍遍排版修正、一個小區一個樓棟的核對信息,為的是不辜負“戰友”們一夜奮戰的辛苦。做慣了數字工作的她默默地記錄起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幕幕感人的舉動。防控工作中,經歷嚴寒和恐懼的同時,她也收穫著感動和欣慰。同事熱騰騰的飯菜、暖心的口罩,急人之困時的充電器。無暇顧及的的女兒一夜之間長大,學會了做飯收拾家。“做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責任為抗“疫”工作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到不了醫務人員那樣直面病毒的最前線,就當好社區防空線上的這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得益”於家住的離社區最近,防控崗前值守之外,為隔離居民取寄快遞、採買物品、上辦公室取東送西的任務也由她“承包”。貼心管家、採購員、跑腿員……這個單薄的身影不斷變換角色奔走在社區與家之間。兒子高考在即,患抑鬱症的丈夫腦梗後遺症需要照顧。“非常時期,疫情防控工作耽誤不得”。為不影響工作,她只能把年幼的女兒放在鄉下年邁的老人家。與女兒隔屏相望中,每次都是“媽媽我想回家”,掛斷電話後潸然淚下。從接受防控任務開始的那天起,她就與社區其他戰友一同抵禦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如今,她用一張居民熟悉而親切的面孔和一顆讓群眾滿意的心,贏得了群眾的稱讚。溫英男,人如其名,她撐起的不僅是半邊天,還有整個家。

徐佳青,一個90後,大學西路街道興安南路社區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人員,一個愛美的青春女孩。自我調侃:“自從帶上口罩,口紅不用塗了、粉底不用打了、連睫毛膏的錢也省下了”。“您好,昨天登記的返呼人員信息中您的身份證號碼少了位數”,電話聲中,她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每天卡口值完崗,又回到辦公室做內勤工作。各種報表的填報、防疫物資的發放、青城黨員抗“疫”先鋒後臺的維護、各大交通樞紐返呼人員信息核對、後期跟蹤服務……辦公室每一個燈火輝煌的夜裡,都有她在電腦前統計、錄入、打電話的身影,遇到“高峰”往往加班到凌晨。在實行居民信息網上登記後,好多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人都跑到社區向小徐求助,信佛阿姨的一句“阿彌陀佛”,是感謝是祝福,也是對小徐工作的肯定與認可。我要說,抗“疫”線上,這樣的女孩最美麗!

阿拉坦其其格,一名少數民族幹部。興安南路南路社區呼市民族小學附近居住著大量的蒙古族居民,疫情防控工作中,面對一些語言溝通起來有障礙的蒙古族居民,她就主動上陣,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往往是幾句流利和氣的蒙古語交流後,尷尬的氣氛瞬間融洽。正月初三,從探親途中匆匆返回的她,沒有歇息一天就投身到抗“疫”一線。卡口值班,每次她都是提前到崗接班;居民情況摸排、做登記、測體溫,她總是盡心盡責。社區加班,她也是二話不說迅速到崗。“兒子即將中考,每天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裡也實在不放心,但若缺席疫情防控工作則會更不心安。”話語樸實,卻句句章顯示了一名基層幹部的擔當與責任。

陳祖涵,一名社區民生志願者。街道安排疫情防控任務中,感冒還沒有好利索的她,接到電話二十分鐘後從金橋家裡就趕到了社區報到。面對社區防疫物資的匱乏,她一直都是自備手套口罩防護棉衣。身為家裡的獨生女、小公主,承受著吹冷風,受“邪氣”的壓力堅守著崗位,從未請過一天假。一次值崗到夜裡11點多,回去後小區已經大門緊鎖,第二天依然早早到崗開始了一天的值守。颳風下雪,用自己平凡之軀守護起居民安全的大門。“也會委屈、也會害怕。所以,等疫情結束,我要買個甜的蛋糕撫慰一下苦的心靈”。疫情防控線上,她用堅守譜寫著自己的青春戰歌。

李穎,一個常帶笑容的善良女孩。值守在興安南路社區民小西巷卡口的她,別看外表柔弱,卻每日堅持執崗10小時以上。登記信息、測量體溫、宣傳摸排、為隔離居民配送物資循環往復。最初天氣寒冷,室外溫度零下20度左右,在沒有避寒設施的情況下,凍到手腳麻木,只能跺腳取暖。偶爾還要應對不願配合登記信息的居民。她說:“雖然可以向公安人員求助,但是我並不願意那樣做,居民和社區本就唇齒相依,一句耐心的解釋遠比一張嚴肅的臉更能拉進距離。”慢慢的居民認可了她的工作,不僅積極配合登記排查,還主動捐贈防護物資。這是陰霾的日子裡,她最暖心的記憶。“我們在後方為居民築起防線,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看著他們健康平安,居家隔離名單上越來越少的數字,我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這就是一名社區工作者最樸素的情懷。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每一名抗“疫”工作者背後都有一段溫暖的戰“疫”故事,每一段故事裡都凝聚著一個群體的付出。她們是家中的女兒、妻子、母親,是萬千平凡者中的一員,疫情之下,她們就是守護居民的堅強衛士。在她們的心裡,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疫情不散、我們不退!

她們向陽而生,逆風飛翔,乘風破浪,終將歸來如往!

春風送暖,趕走瘟神。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願每一個人都健康平安,每一個家庭都幸福美滿!(劉彩虹)


不同的戰場  一樣的堅守


不同的戰場  一樣的堅守


不同的戰場  一樣的堅守


不同的戰場  一樣的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