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日本的侵華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停滯,這個時候日本在做什麼?

濃縮來說,就是一場日俄戰爭讓日本這個剛剛完成“明治維新”的國家有點腎虛,這個時間段又連續死了二任天皇,再被他們所扶植的代理人張作霖幾番忽悠,最重要的是,日本在此期間走的還是資產階級政黨制度的路線,文官執掌內閣,軍部比較收斂,史稱“大正之春”。同時軍隊被裁減並限制權力,日本的對外擴張偏重於經濟侵略,軍事運轉緩慢卻並非停滯,實在因為內部太亂太忙。

為何日本的侵華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停滯,這個時候日本在做什麼?

(裕仁年輕時)

1905年的日俄戰爭,日本人是第一次“賭國運”,以10萬人戰死和15億日元的巨大代價擊敗俄國,但是並未完勝,俄國人主要是有些懵圈,他們發現這個對手完全瘋了,是在用屍山血海硬拼。停戰條件只認可將東北南部的權益讓給日本,當日本人索要戰爭賠款時,俄國沙皇說要錢沒有,要不就重新打一次,日本人含糊了,因為確實打不動了,雙方在列強調停下籤署了《樸茨矛斯》條約。

雖然得到了南滿鐵路和關東州的控制權,日本卻已精疲力盡,連常備師團都裁掉了四個。1912年明治天皇掛掉,日本舉國哭了一陣子,大正天皇上位;1926年聖誕節,大正天皇又死了,日本上下又長舒了一口氣,因為這位天皇精神有點不太正常,實際從1921年起就由皇太子裕仁“監國”處理朝政;1926年裕仁終於繼位,改元“昭和”,成為日本第124代天皇,東瀛三島的政局才算穩定下來。這一年,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

裕仁在1921年遊歷歐洲期間接見了十幾位駐外武官,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和效忠,以這批青年軍官為主的“昭和軍閥”才得以成型,也成為了裕仁向軍隊元老奪權的班底。日本人當然沒閒著,他們關於飛機坦克軍艦的研製和生產繼續推進,他們對東北的蠶食和滲透,暫時是通過代理人張作霖進行的。

日本的軍政兩界一致認為,他們就應該在中國的東北具有“特殊權益”,對資源匱乏的日本列島來說,滿洲關乎他們的國運,為了爭奪控制權幾乎把整個國家都作為籌碼押上賭桌了,怎麼要求回報都不過分。然而文官政府也清楚,滿洲畢竟不是日本領土,還得找個人幫他們辦事,經過接觸和考察,張作霖成為合作伙伴,張作霖也因此逐漸聲勢壯大,依靠日本人的支持成為了東北王,甚至問鼎了北洋政權。

為何日本的侵華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停滯,這個時候日本在做什麼?

然而這位張大帥乃是鬍子出身,既有血性又有手腕,說具備民族底線也可以,反正一旦屁股底下坐穩了,之前答應日本的許多事情要麼推脫要麼乾脆不兌現了,比如移民問題、修路問題、開礦問題等等,把非常實誠的一群日本外交官搓摸的集體發瘋,表面上看是張作霖被日本人利用了,實際上是日本人被張大帥玩耍的不輕,所以日本人不高興了,非常的不高興。

1928年,北伐軍途經山東挺進華北和平津,日本非常擔心北伐軍一口氣衝到山海關外,影響到他們對東北的覬覦,直接出兵濟南阻攔。同時要求張作霖從北京退回瀋陽,與北伐軍分庭抗禮確保東北不失,駐京公使芳澤再次要求張作霖在《日張密約》上簽字,佣金是可以出兵阻攔北伐軍進入東北,被張作霖斷然拒絕:我不能出賣東北,以免後代罵我是賣國賊,我什麼都不怕,我這個臭皮囊早就不打算要了!

為何日本的侵華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停滯,這個時候日本在做什麼?

(張作霖組織安國軍政府)日本人惱羞成怒,決定換馬了,可是張作霖手握重兵怎麼換?暗殺。

關東軍本來打算在張作霖死後,趁奉軍群龍無首解除其武裝,再換個聽話的傀儡,或者由關東軍直接佔領。不料繼任者張學良迅速穩定了局勢,第二年宣佈易幟歸順國民政府,日本通過代理人控制滿洲的計劃徹底破產。休養生息二十幾年的日本,終於決定赤膊上陣了,1929年現《田中奏摺》,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雖然是關東軍單方面的軍事冒險,實際上代表著昭和軍閥的普遍意志,甚至是裕仁天皇的內心想法,因為,再不動手滿洲對他們來說,就是水中月鏡中花了。

為何日本的侵華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停滯,這個時候日本在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