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科舉舞弊案,狀元是個出名的文盲,皇上知道後竟這麼決定!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對應試教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恭喜,在古代,想做官,必須要經歷科舉考試,雖然科舉制度有一些弊端,但是從總的來說,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的。

明代的科舉舞弊案,狀元是個出名的文盲,皇上知道後竟這麼決定!

可是人人都想做官,能真正通過考試被選拔上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了,所以很多人都想到了一個快捷的途徑——作弊。有個叫沈同和的,家裡是富二代,非常有錢,就靠著一路買買買,送送送,居然成為了考試的第一名,放皇榜時,知道他德行的考生們自然氣不過,有的拿泥巴把他的名字給糊住了。後來事情越鬧越大,被皇帝知道了,就說對他專門進行考試,結果發現他一問三不知,沒有什麼學問,也沒專門讀過書、自然他的陰謀也就被揭秘了。

明代的科舉舞弊案,狀元是個出名的文盲,皇上知道後竟這麼決定!

但是仔細想想,他是怎麼能逃過眾人的眼光,作弊成功呢?這就要提到眼光叫做趙鳴洋的人,他在收了沈同和的錢財後,一路為他包航,給他答案,利用官職的便利為他避開眾人的耳目,不過還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後被同場的考生們揭露了。

明代的科舉舞弊案,狀元是個出名的文盲,皇上知道後竟這麼決定!

因為這個事情,皇帝非常生氣,下令嚴懲這兩個人,一個肯定是取消成績,還有一個是發配到邊遠地帶。雖然看似可憐,但是也是咎由自取,畢竟他的行為對其他辛辛苦苦,寒窗苦讀多年的考生的不公平的。憑什麼人家讀十幾年書,你花幾個錢就夠了,這種事情無論在那裡都是不能被容忍的。

明代的科舉舞弊案,狀元是個出名的文盲,皇上知道後竟這麼決定!

所以說古代的科舉考試雖然有一些漏洞,但是總的來講還是很正規的,無數的學子通過考試走上了官途,為國家朝廷和百姓做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